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溃兵(1 / 2)

将血 河边草 1742 字 20小时前

灵州北三十余里,黄河渡口。

在这里,已经可以望见黄河对岸连绵起伏的贺兰山,而渡口对岸,就是静州。

这一天午后时分,本来自从大军往灵州汇集,繁忙的如同蚂蚁窝一般的渡口,却冷清了下来,因为昨晚,从这里能够隐约听见灵州方向隆隆的巨响,许多人都以为,神仙发怒了,降下了雷霆,只是不知惩罚的是西夏人,还是该死的秦人。

之后灵州那边的大火,烧的天都红了,望着南方的景象,很多人都是胆战心惊。

静州,本属定难军防地,因为这里地近京师,西夏朝廷在很多年前,便干脆的将定难军拆散了,一部归于京师近卫班直,一部归于嘉宁军司辖下,又有一部,充于灵州翔庆军。

也就是说,将京师左近,对京师最有威胁的一部地方军队,彻底肢解了开来。

这实际上是出于正确的政治考量做出的决定,不用多说什么……

如今,当灵州方向出现了异变,静州上下远眺南方,都是惊惶无措,这一个多月以来,从静州这里过去的大军根本数不过来。

声势最盛的,当属京师近卫诸班直无疑,最精锐的,恐怕就要说到白马镇燕军司的骑兵以及那些铁鹞子了,实际上,静州上下此时肩负着运兵以及往灵州运输粮草的双重重任……

随即,静州官吏以及督运粮草的将领们吵成了一团,不过很多人都只认为,这是秦军开始攻城了。

事实上,那么大的火头,还有半夜时分隐约传到这里的声响,都说明灵州那里出了变故,只是多数人还心存侥幸而已。

最正确的选择,无疑是趁夜前去打探。

但没有人愿意接这样一个差事,连那些将领都在文官的质问下,吱吱呜呜,不愿应声,被问的急了,便拍桌子瞪眼,耍起了无赖。

时间在争吵中过去,天色微明之时,有快马到了静州,不是灵州战报到了,而是运粮到半路的两队传回了消息,灵州大火,十余里外清晰可见。

静州上下闻听,一时大乱。

紧要关头,静州上下终于做出了决定,一面急报于朝廷,一面收拢渡船,毁坏码头,砍断横在河上的十数条铁索。

他们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但却害苦了逃回来的败兵。

午后时分,杂乱的马蹄声响起,先自逃出灵州城的翔庆军一部到了,实际上,到了这里的是守卫灵州南城城墙的一位翔庆军副将以及他的亲卫们。

这些从灵州逃出来的家伙,一个个盔歪甲斜,身上还带着鲜血,各个疲惫欲死,狼狈之处,根本无法一一细表。

其实,他到的还是有些晚了,但不怪他,因为逃出灵州之后,他并没有走远,而是想着再瞅一瞅,还有没有转机。

这是个聪明的决定,因为未战先逃,还逃在了城内那许多将军的前面,即便安全的回到后方,也很可能凶多吉少。

但这也是个十足愚蠢的决定,如果他先自逃走,那么他能死死握住麾下数千兵卒的兵权,只要先逃到静州,那么静州这里肯定就是他说的算了。

但他却自作聪明的等在了城外,于是,他等到了逃出来的国相大人。

没有怎么挣扎,在国相大人面前,将领们纷纷俯首,但别人可以低头认罪,让国相大人网开一面,但副将大人不成,因为国相大人需要一颗够分量的人头,来震慑住这些逃兵。

副将大人于是又聪明了一把,立即带领自己的亲卫心腹,砍杀那些已经对他们动起了心思的士卒,从士卒包围之中,冲了出来。

之后,自然就是一路狂奔,到了渡口。

但……渡口处,却是连一条船都不见,十数人隔河拼命叫喊,但副将大人明显不够分量,对岸只是在问灵州发生了什么,并不打算就此放他们过去。

副将大人无奈,又处于心惊胆战之中,唯恐身后的人追上来,于是,一咬牙,带领自己的亲卫们朝东边而去。

他又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随后,败兵陆续便到了此处,当然,能在这个时候到达的,多数都是四条腿走路的,人数并不多,但却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对面的静州上下,灵州大军兵败了。

静州上下一时失声,之后更是不肯让这些急于逃命的败兵过河了,无他,这些败兵没有建制,多数都是各部将领带着亲兵,让他们过河来到静州,后果不堪设想,甚至比起秦军杀到这里还要糟糕。

直到下午,渡口处聚拢的败兵越来越多,隔河叫骂声一浪赛过一浪,却只能让静州上下更为惧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