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出身,却阴差阳错的带了兵,根本不通军务,来临汾几年,除了收受下面人的孝敬之外,其他事都懒得过问,闲暇之时很多,招人饮酒作乐,或是四处游玩,却从未到军营看上哪怕一眼,这个守备将军做的啊,真可谓是逍遥的过了头了都。
而自秦人北渡,敌踪现于临汾,万户大人的逍遥日子也就到头了,整日里愁眉苦脸的,好像一下子老了足足有十岁。
各处急报,雪片般的来到临汾,几乎一夜之间,河中大半地方就成了秦人的疆土,最有骨气的于云成战死在了解州,其他地方官吏,逃的逃,降的降,沦陷之速,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临汾这里本为后方,但一下子好像就变成了两军阵前,直面秦人锋芒了,不过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临汾一下子变得繁华了起来,当然那等怪异的景象也只有半个多月罢了,原因更是简单,北逃的百姓以及官吏纷纷路过临汾而已,拖家带口的,让临汾特闹了半个多月。
等到现在,该走的都走了,想走的人还有许多,但却都是走不了的,因为大家伙儿已经听闻,汾州那边已经闭关了,若非如此,临汾还能剩下多少人,是不是会变成一座空城,实在让人怀疑的很。
万户大人则坐困愁城,开始时还招来几个军中将领问了问,等到后来,几个汉军领兵官带着亲信人等以及家人仆从也跑了,万户大人就再没招剩下那三两个议事过,让人更恐惧的是,自从听闻秦人北来,这位万户大人除了不断的写求援文书,再派人送出去,再加派出探马,探听秦人动向外,就没下过哪怕一条政令军令。
既没有斩杀那些弃土而逃的官吏,也没有安抚人心,更没有带兵守城的意思,所有事,都是听之任之,作用还没几位府衙中的文吏大呢,起码人家还偷偷将家人都送出了城,还不断上下打问,瞅着风色,一旦不对,也好能在秦人到来之前逃出去不是?
而万户大人就完全是一副等死的架势了,真真让他们这些身边的人倍感绝望,却又无可奈何。
到得现在,其实大家伙儿的心态也就差不多了,除了等死,还能干什么?昨日秦人先锋已经到了临汾,一水的骑军,奔腾而来,人强马壮,蹄声如雷,所幸的是,这些人马绕城而走,与月初时相仿,并未有攻城之意,但这一次,却是奔汾州方向去了,而且接二连三,滚滚洪流,从临汾城下奔驰而过,算是绝了大家伙儿最后那点侥幸的心思,只要没疯没傻的人都知道,汾州那边,恐怕是去不得了。
而随后,这有数的几个侥幸逃回来的探马之一的话也击破了他最后一点幻想。
“禀报大人。秦人数万大军至曲沃,离临汾已不足百里了。”
这可是拼死得来的消息,要知道,自秦人渡河之后,派出去的探马十个人里能回来一个就不错了,看这位身上带的伤就能明白其中的惊险。
但没什么嘉奖之言,那探子也不意外,都到了这个时节了,若非有百多两银子可拿,谁还去白白送死?而亲眼见到秦人军威的他,也知道,临汾怕是守不住了,大难临头,各飞各的,之后出了府衙,一身号衣就被他立马扒了下来,老老实实作他的平头百姓去了。
而当时的情形是,陈明易终于抬起了头,手中毛笔无声滑落,脸上一片木然,半晌之后,才有气无力的屏退了探子,身子好像没了骨头般靠向椅背,眼睛茫然的让人心酸。
“你说,援军还会不会来?”
其实根本不用旁人回答什么,急报送出去有多少了?也没见汾州有何动静,援军该来早就来了,到了这个时候,不来也就永远不会来了,这个道理陈明易哪里又会不懂?
接下来的一句话才更惊人,只见这位万户大人长长叹了一口气,沉默半晌,却是有些神经质的笑了起来,接着便摆手吩咐,“去请领兵的几位大人过来。你能随我到现在,这番忠义之心,我是记得的,现在咱们再做一件事,总归不能让家人跟着咱们受累不是?”
那亲军统领闻言,精神不由一振,只听陈明易继续道:“你带些可靠的人守住这里,等人来了之后,我自与他们说话,若有人不听,便把人拿下,别犹豫,咱们的身家性命,就靠这一次了,我早已派人将家中细软藏于秘密处,只要逃过这一劫,这官儿嘛,咱们就不做了,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做个富家翁又何妨?”
……
大秦咸宁六年八月末,大将军赵石率兵抵临汾,出人意料的是,这座使得当年秦军十万顿足不前的河中重镇竟然降了。
守备将军陈明易率五千余汉军不战而降,这次降顺和之前那些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人家降的分外从容,不但将临汾一众官佐的名录献了上来,而且府库等地,也都封存了起来,只等大军入城时查验。
安安静静,无声无息的,连点反抗波澜什么的都未曾见到,就这么降了,如此情形,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却也奇葩的很了,要说赵石意外之后,便是大喜,那么以种怀玉为首的猛虎武胜军上下就只剩下郁闷了,攥起拳头,却打了空处,这滋味想想便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