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2 / 2)

就算爸妈再问一百遍会不会,我也要把剧情看完!

学生们关注电视剧,家长们关注片尾。

当第一集 播放结束,不少家长都拿起了笔记本、手机,准备将传说中的大学专业选择指南记录下来。

大家都以为,《校园战争》会先说说万金油的热门专业。

可是,片尾出现的却是一位浑身散发着成功人士的建筑师,本科在首都顶尖建筑系,研究生在耶鲁建筑学,他的人生经历无比辉煌,跟过知名建筑大师,拿过学会研究基金,单单说出参与过设计的建筑项目,都能让观众们发出哇哦的惊诧声音。

对于建筑专业,他简单介绍国内、国外知名院校与就业方向,最后的建议总结十分简单粗暴:选个好学校,顺便做好本硕连读至少6年的心理准备,必须要确保自己疯狂热爱这个专业,才能有激情与它携手到老。

毕竟我们建筑学,就是传说中专业选得好年年像高考的专业。

成功人士上来不讲心灵鸡汤,直接来了一场现实劝退。

做笔记的家长都愣了,看着写了一堆的建筑学广阔就业前景,最终默默的在后面写了一句“这专业有点儿难”。

之前还有心情问自家孩子“会不会”的家长们,初步了解建筑学之后,立刻展开了网络搜索,准备深入了解这一行的前途,连剧情都没心思看了。

然而,第二集 结束,他们握起笔发现——这又不是一项万金油专业。

镜头前坐着的是传说中的白大褂。

这位头发花白的白大褂老医生厉害了,医学博士、教授,并且是博士生导师。

他上来不谈医生就业前景,直接告诉观众,自己每年平均要做200多场手术,手上带着五名博士生,有三名已经读了四年还是没能毕业。

他说:医生这个专业钱和名气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和对医学的热爱,选择了这一门专业,必须彻底贯彻活到老学到老,天天都是小高考的原则,不能轻易被病魔打倒,也不能轻易说自己决定放弃。

毕竟,我们医生就是要对别人的生命负责,容不得半点闪失。

如果说家长们第一集 还没反应过来,第二集听完老医生语重心长的话语,再迟钝也意识到了。

《校园战争》给出的大学专业指南,不是告诉观众什么专业好就业,什么专业有前途,而是告诉观众:择业慎重,切勿跟风。

第一周亮出两位专业大能,瞬间就在网络上掀起了讨论热潮。

“感谢韩老师,我妈终于不逼我去学建筑了,因为我说不想年年高考还去工地搬砖。”

“我从小就想当医生,好想当杨医生的学生啊啊啊,不知道明年高考分数够不够a医大。”

“才两集,介绍的专业都这么可怕,突然好奇后面要介绍什么年年高考、天天高考的魔鬼专业了。”

“我法学必须有姓名!”

“生物工程了解一下,我一周六天住在实验室,数显微镜下面的毛状体数到眼瞎,最后怀着报效祖国的心海归,除了外包公司收不到一份offer啊啊啊!”

《校园战争》带起了题海论战,又带起了专业比惨。

各种热门但惨、冷门也惨的专业纷纷刷屏,让吃瓜群众大开眼界。

那些立志要为金钱奋斗的学生们,还没毕业先被课题追赶,又忙又累穷困潦倒。

那些从小说着“我长大要当科学家”,真正选择了科学专业之后的学生们,发现自己又忙又累别人还觉得他们轻松。

隔行隔山的误会,借由这次的专业推介,展开了一场大面积的澄清大会。

还没等到下一次的《校园战争》,大学生们纷纷站了出来为学弟学妹现身说法——

选择我们专业只有一点要求:一定要热爱我们的专业!

不热爱你就会生不如死!

虽然我超爱它也经常在生不如死、再活一天之间苟延残喘呜呜呜。

听过无数“前途好、就业好”的专业推荐理由,大家终于思考起择业最基础的“热爱”。

模板化的僵硬教导,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爱不爱这种不重要的因素。

因为他们必须在不爱的知识和学科上,拿到更高的分数,才能去选择自己热爱的未来。

可惜,更多人浑浑噩噩,只盯紧了分数,并没有考虑过,拥有选择权之后,应该怎么选择。

网络上闲得发慌的毕业生,浩浩荡荡发起了“热爱行动”。

有些人一边吐着对专业的苦水,一边回忆自己启蒙的兴趣。

有些人虽然一项一项列出专业给他心灵带来的痛苦,却还是坦率的表示,再苦再累自己仍旧喜欢这个专业。

有些人讲述了曾经在父母逼迫下选择本专业的辛酸,顺便告诉后来者不要害怕,他已经将辛酸化成动力,找到了执着的乐趣。

一部单纯拍给学生,甚至题材涉及奥数这样曲高和寡的电视剧,从诞生之初就给观众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温暖。

越来越多对校园刷题剧不感兴趣的人,因为电视剧片尾的专家推荐,加入到坐等播出的行列来。

如观众所料,《校园战争》的片尾介绍,请到的都是业内精英。

外行们不一定认识这些德高望重的专家,内行们见到他们的身影,都会情绪激动的帮忙列出专家们的荣誉。

剧组的形象顿时无比高大,能够在这部与专业知识无关的电视剧里,请到如此多的真正大牛,必定废了很多功夫。

而且,拍摄的场景并不固定,似乎是根据专家的时间、地点安排,恭敬的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专业咨询。

专家们在自己的领域里,用自己厚重的成就与辉煌,为自家老本行镀了一层金光闪闪的外衣,然后笑容满面温柔的告诉观众,这个行业的缺点和要求,进行专业的内行劝退。

而一些冷僻但是有趣的专业,也在观众面前有了姓名,吸引不曾知道它们的学生,自发的搜索起与它们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