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修复工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毕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一切都有历史依据。
所以,圆明园的修复工作一切以原有的风貌和历史记载为依据。修复过程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复杂很多。
刘伟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白天,在现场指挥修复工作。晚上,翻阅各种历史资料。
大到每一个景点的名称,背景。小到每一个景点的具体样貌。甚至精准到每一个边边角角的原貌。
例如圆明园中的一处景点“万方安和”,是以国家统一,天下太平为历史背景修建的一处景点。
位于圆明园中心景区后湖的西北侧。雍正时称“万字殿”。俗称“万字房。乾隆时称为“万方安和”。
主建筑位于湖中,共分为三十三间殿宇。万字形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特例。
其修复难度可想而知。有时为了一个边角,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有时为了一点疑问,查阅资料到深夜。一个个难题被攻破。
通过刘伟呕心沥血的付出,修复工作缓慢、正常地进行着。
随着修复工程的推进。刘伟查阅资料的增多。他发现了一些小窍门,可以快速翻阅一些历史资料。
慢慢地,建筑风格与背景的联系。与当时建筑大师风格的联系。刘伟掌握了一些技巧。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伟对修复工作愈加的娴熟。对一些细微之处,更加的得心应手。
他带着很多学生参观。让这些学生从中发现不足。以便利于自己改进。
另一方面,刘伟需要这些新生力量的注入。让他们掌握一些技能。以便将来有用武之地。
毕竟,修复工作时间漫长。很多可测不可测的难题在等着他们。
圆明园太大了,景点众多。这是个耗时耗力的工程。正因为有了刘伟这些可敬可爱的年轻人,才得以慢慢修复。让我们的文化遗产得以流传。
“万花阵”、“静宜园”、“恭王府”、“泸沟桥”、一些历史景观渐渐重现。
垂柳、湖光、拱桥与景点相互辉映,美不胜收。
园中的大水车旁嬉戏的孩子,湖面上的小船上,工人正在捡拾垃圾。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画面,宛如仙境一般。
刘伟的心血没有白费。看着渐渐恢复的景观,他的内心十分安慰。哪怕自己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
连续的加班,连续的熬夜,让刘伟的身体出现了一些不适。经常会感觉到头昏眼花。
他仗着自己年轻,也没当回事。一心扑在了工作上。
累了,就在工地上眯一小会儿。渴了,随手摸出一瓶矿泉水。饿了,馒头饼干随便垫一垫。
工作起来,简直到了忘我的境界。在刘伟的心里,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工作更重要了。
甚至,背地里别人悄悄议论他不近人情,有点不正常了。这才是真正的“工作狂人”!
可是,再结实的人,也架不住这样的操劳呀!
刘伟的身体愈发的不好了。经常头晕眼花,四肢困乏。但是,也咬紧牙关坚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