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解缙墓(1 / 2)

想到解缙的瞬间,莫邪就想到了解缙主编的《永乐大典》!

这部大典,囊括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书籍,从天文地理到经史子集,医药,农商,无所不包!

所以在看到不大的棺材之后,莫邪只能摇头,这么一副普通的棺木,怎么可能装得下《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现在有人怀疑《永乐大典》正本在长陵,但这个尚未确定,长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里面是否存在《永乐大典》还是个未知数。

现在存世的是永乐副本,不过,永乐副本却是惨遭浩劫,大多毁于战火,至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到了现在,《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但是,这个文化却是残缺不全的,所以在看到解缙的那么多著作之后,莫邪才会那么惊喜,但是,现在剩下的只有失望。

当然,能够发现解缙的手书,也是一个大收获。

解缙一生之中的所有著作,棺材之中都有收藏,其中还有解缙的手抄本。

解缙是书法大家,他的字迹,还是比较容易鉴定的。

莫邪不了解这个人,但是他是名人,所以,莫邪很轻易的就找到了,这个人在所有资料。

解缙的书法很出名,他擅长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其草书开晚明狂草先河。

明吴宽《匏翁家藏集》称:“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

何乔远《名山藏》曰:“缙学书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其书傲让相缀,神气自倍。”

《自书诗卷》、《书唐人诗》、《游七星岩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很多都是有历史记载,甚至是被国内博物馆收藏的珍品,所以,莫邪很容易鉴定。

《自书诗卷》是解缙在广@西、交阯为官期间所作,作品创作于永乐八年,时解缙四十二岁,恰从遥远的边陲入京奏事,之后不久即被陷入狱,五年后惨死。

这一卷书法纵横超逸,奔放洒脱,点划出规入矩,绝无草率牵强处,章法经营尤见匠心,全篇一气呵成,神气自备,显示出解缙驾御长卷游刃有余的不凡功力。

如果说跟博物馆中收藏的那副有什么不同,那么就是莫邪手边这幅,没有清安岐、乾隆、嘉庆、宣统的收藏钤印。

《游七星岩诗》也是这样,现藏于首都故宫博物院的《游七星岩诗》,纵22.8厘米,横61.2厘米,跟莫邪发现的这幅一般大小,但是,莫邪发现的这个,肯定跟博物馆中的不同,因为上面清清爽爽,并没有收藏印。

而故宫博物馆中的那部作品,曾经朱之赤、安岐、乾隆御府、顾崧、潘厚、伍俪甫、张珩等鉴藏,上钤诸家鉴藏印记共16方。

字迹相同而没有鉴藏印记,这只能说明,这些书稿字画,从来没有流传出去过。

对比了一下,莫邪发现,藏在这座棺木之中的古籍,居然比外界流传的还要好。

魔都馆藏的《宋赵恒殿试佚事》,前三行略显拘谨,自第四行起,渐趋流畅奔放,而莫邪这里这本,从开始到末尾,整个书写过程,都是运笔矫健劲拔,锋颖多变,顿挫圆转,挥洒自若。

其用墨浓而干,墨色黝黑如漆,墨韵飞动,更添风采,明显要比流传于世的那本要好。

只是鉴定了这几本字帖,莫邪就确认这是解缙的真迹,但是,鉴定出解缙的字迹之后,莫邪更加失望,当年解缙怎么就没有保留一部永乐大典?

如果他放在这里藏着一部多好?

当然,想想又觉得不太可能,几亿字,如果用毛笔抄写,得抄多长时间?那么多书本,要隐藏在哪里?

所以,莫邪停止了胡思乱想。

能够在这里发现解缙的藏书已经十分不错了,还想找到《永乐大典》,那就真的是奢望了。

虽然想是这么想,但莫邪还就是有了这种奢望,因为《永乐大典》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这难道是解缙衣冠冢?”莫邪喃喃自语的道。

当然,他分析着这座古墓的时候,也没有忘了收集这里的东西。

棺木自然是重新密封好,第一时间收进了空间。

其他剩下的就是一些金砖,这些全部被莫邪启出带走。

等他把这里打扫干净,仔细扫描,再也没有发现任何古物的时候,莫邪才失望的向外走去。

这里不可能再发现好东西,因为莫邪知道,这里不是解缙的陵墓。

解缙墓位于江@西吉@水县仁@寿乡,墓南北长500米,庄严肃穆,墓前有名人石刻,及石门、石人、石马、石羊、石犼等众多的石像,至于里面有没有尸骨,没人挖开看过,所以谁也不知道。

想想解缙一族的悲惨遭遇,这样恢弘的大墓,有可能出现吗?

所以,莫邪推断,这座衣冠冢才最有可能是解缙的最终归属。

当年朱棣手下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用酒将解缙灌醉,而后拖到积雪中埋起来,解缙就被冻死了,那时解缙年仅四十七岁。

解缙去世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子、儿女、宗族都流放到辽东,没有子孙后代孝顺,他的大墓是谁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