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豫之忧(1 / 2)

天下 高月 2987 字 9天前

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豫之忧

回纥寇边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长安,一时间使长安朝野舆论大哗,并引起了滔天的怒火,一个几年前才被大唐扶持起来的荒蛮小部落,竟这么快便翻脸噬人了,大臣纷纷上书李隆基,要求严惩忘恩负义者,但回纥寇边也同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忧心,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关中兵寡,中原无兵,这是铁的事实,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大家总盼望着在兵制混乱的脓包消褪之前,能保持一段时间的平静,却没想到捅破这个脓疱的,不是某个节度使,而是草原回纥人,为此,李隆基专门在紫宸殿召开了紧急朝会,商议防御回纥。

说起来也令人感慨,这次朝会竟然是李隆基今年来的第一次公开露面,除了一些重大事件和他所感兴趣的事情,其他的朝务琐事他一律不闻不问,全部甩给了皇长孙李豫和右相杨国忠,他自己则沉溺于温柔乡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和杨贵妃的冷战并没有好转的迹象,杨贵妃依然在太真观不出,而李隆基则除了宠爱武贤仪外,又迷恋上了两个年轻的新美人,河东卢飞燕和江南叶思思,并加封二美人为婕妤,两人皆是国色,极善媚术,竟将风流了几十年的李隆基迷得神魂颠倒,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忘记了长生殿的誓言,除了偶然看见旧物还能记起杨贵妃外,他早已将昔日旧人抛却脑后,沉溺于毫无节制的新欢肉欲之中。

当然,李隆基也并不是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有些事情他还是时刻在关注,比如李庆安之事和其他边疆大吏的军权剥夺,由于李庆安离他太远,使他鞭长莫及,再加上李庆安出兵河西一事上表现得十分强硬,使他多少心有些忌惮,但除了李庆安外,其他的节度使削权的安排,他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寿王李瑁坐镇荆襄的原意是督办钱粮,但很快,李瑁便收集了荆襄各军府的余兵,合兵三万余人,直辖于荆州大都督府,由李瑁统帅,在剑南那边,颍王李璬也成功夺取了高仙芝的部分兵力,成都府以北皆为李璬控制;陇右哥舒翰那边,西凉王李璿也进展顺利,他出任陇右节度府和鄯州都督,趁哥舒翰征吐蕃损兵折将的机会,夺取了河湟三万重军。

各地都有喜讯传开,这时李隆基的目光便落在了朔方和范阳之上,虽然他比较信任安禄山,但为了李氏江山,安禄山他也只有忍痛割爱了,按照李隆基的计划,应该是由担任河东节度使的荣王李琬去兼任范阳节度使,但李琬在控制军权方面出了一点小小的波折,无法前往范阳,这就使使李隆基的计划出现了一点点挫折,就在李隆基暂时放过安氏兄弟,准备集中精力先夺哥舒翰的陇右军权时,却传来了回纥南侵的消息。

刚听到回纥南侵的消息,李隆基先是被惊得目瞪口呆,但很快他便从惊慌中回过味来,回纥南侵并没有什么可怕,相反,这却给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同时夺取安思顺和哥舒翰两人的权力。

李隆基迅速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同时,他不露声色地召开了应对回纥南侵的紧急朝会。

紫宸殿上,数十名重臣以官职分位而坐,这算是一次临时性的小型朝会,除了政事堂的几名相国外,各省台的主要头头脑脑们都参加了会议,紫宸殿中大臣们议论纷纷,语气中大多流露出对回纥人忘恩负义的痛恨,但许多大臣也忧心忡忡,关陇空虚,回纥人会不会一路打进长安,严重损害他们的利益?

“张尚书,我以为回纥人骑射厉害,如果他们不理会攻城,以劫掠为补养,他们很可能就会一路杀进长安,我们不得不防啊!”

陈希烈最为忧心忡忡,他家妻妾子孙颇多,家资巨大,他很担心自己会来不及撤出长安,张筠笑了笑安慰他道:“陈阁老不用担心,就算他们像你说的那样一路杀来,他们也进不了关中,再说,我们有朔方、陇右、河西三大节度府的兵力,关中还有近八万禁卫军,难道我们的军队就是吃素的吗?说实话,我一点都不担心。”

“张尚书说得对,我们确实不用担心。”

旁边的王珙笑着插进话来,道:“据我所知,回纥的兵力最多也就是十万,他们这次动用八万大军南侵,这就意味着草原空虚,这个时候,李庆安便可以从西面出兵,直捣他们空虚的老巢,回纥也应该明白这一点,所以我说,回纥人不敢在中原久呆,他们会很快返回草原。”

王珙的话使陈希烈一颗心放了下来,连忙拱手笑道:“多谢王相国开导,这下我就放心了。”

这时,他忽然听见背后传来一声冷哼,一回头,只见杨国忠阴沉着脸坐在首位,一言不发,陈希烈干笑一声道:“王相国说得不错啊!杨相国以为呢?”

杨国忠瞥了他一眼,目光中充满了蔑视,既蔑视他目光短浅,只考虑自己家的蝇头小利,和街头巷尾那些商贾势利之人无异,又蔑视他没有骨气,刚刚被王珙夺走了左相之位,这会儿便把自己的奇耻大辱忘记了,还称人家王相国,当然,杨国忠心中还有一丝不满,一月份时,陈希烈府中打死了一名奴婢,被王珙抓住把柄参了他一本,结果陈希烈被免去了左相,由王珙来接任,王珙由此掌握了门下省,和杨国忠处处对着干,每次中书省发出的指令和旨意,都会毫无例外地被门下省封驳退回,再加上东宫党的推波助澜,杨国忠这右相国竟做得举步维艰,使他对王珙恨之入骨,和他壁垒分明,而陈希烈刚才竟然和王珙打得火热,这就让杨国忠心中一阵恼火。

杨国忠哼了一声,不理睬陈希烈,陈希烈碰了个钉子,脸上尴尬之极,他心中也对杨国忠很有些不满,自从杨贵妃相当于半入冷宫后,杨家的地位便一落千丈,也影响到了杨国忠,很多大臣已经不看好他,尤其年初王珙被升为左相,这明显是为了制衡杨国忠,包括陈希烈在内的很多人都估计杨国忠最多再干一两年,杨国忠本身的才干能力就不行,又好独断专横,更由于他没有了后台,圣上怎么会让他长时间地担任右相这个重位,陈希烈也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崇敬他了,他甚至有一丝后悔,如果当年他不背叛李林甫投奔杨国忠,那么现在应该就是他接李林甫的班,而不是王珙,陈希烈心中懊悔,他同时也更反感杨国忠了,现在杨国忠摆脸色给他看,他不由暗暗冷笑一声,心中骂道:“没有了贵妃做后台,不过是个跳梁小丑罢了,还竟敢对老夫无礼!”

这时,大殿上传来了侍卫的高喝声,“陛下驾到!”

紫宸殿中顿时鸦雀无声,只听一阵脚步声响起,李隆基从侧门缓缓走入,大臣们一起站了起来,躬身施礼道:“参见陛下!”

李隆基坐到座位之上,他摆摆手道:“这不是什么朝会,各位爱卿随意一点,平身吧!”

“谢陛下!”

众大臣纷纷坐下,许多人偷看了一眼李隆基,皆大吃一惊,只见他须发已经全白,脸上皮肤松弛,毫无光泽,他今年还不到七十岁,可看起来就仿佛一个八十余岁的老翁,有细心的官员甚至还注意到,圣上刚才进来时,龙袍显得特别宽大,他明显比从前矮了一截,看来圣上已经变成驼背的传言是真的了。

官员们叹息不已,前些年圣上还精神抖擞、步履矫健,这才几年功夫,便老成这样子了,据说他夜夜寻欢,房事毫无节制,就靠一种药来维持体力,很多大臣都不胜唏嘘,估计圣上也活不了几年,好在有皇太孙,大唐江山还能维持下去。

李隆基虽然没有驼背,但他确实有点佝偻了,但这是他的大忌,谁敢提及,便立刻打死,他刚坐了下来,头忽然一阵眩晕,最近他的这种眩晕感越来越严重,稍微多走几步,他便觉得天旋地转,不用御医劝告,他自己也知道问题是出在那种助情花香上,可是他已经离不开那种药了,曾有一天晚上他尝试不服那种药,他就觉得自己痛苦得几乎要死去,半夜便爬起来服了药,而且要一次服三粒才有效果,他也派人去找安禄山询问,安禄山送来一盒类似解药的东西,可是根本不管用。

李隆基心中也害怕不已,可他越害怕,就越是忌医讳药,御医稍说一点不好的话,他便立刻命人重打,现在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最后会是怎么样了。

李隆基闭目良久,眩晕感才慢慢消失,他睁开眼睛,见群臣都望着他,便有些不悦道:“下面开始吧!”

他集中了一下精神,又继续道:“今天朕把各位爱卿召来,是为了商讨回纥南侵一事,此时关系到陇右万千民众的安危,朕希望大家拿出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案。”

他看了一眼杨国忠,便道:“杨相国,由你开始吧!”

杨国忠站起身,欣然对李隆基道:“陛下,臣就在来紫宸殿的路上,刚刚接到九原用飞鸽送来的消息,回纥人攻打九原失利,现在被阻拦在九原城外,暂时没有南下。”

李隆基精神一振,这倒是个好消息,他一直在担心幼子李璥的情况,现在看来李璥没有让他失望,他又急忙问道:“飞鸽书在哪里?快拿给朕看。”

一名宦官托着一只放有飞鸽信的金盘走上前,将鸽信呈给了李隆基,李隆基急忙打开,只见上面简单地写了几句话:汴王身先士卒,鼓舞士气,老将军郭子仪指挥得当,大败攻城回纥人,九原城下杀敌数千。

李隆基点了点头,他当然明白自己儿子的斤两,重要的是这个郭子仪,不愧是老将,在关键时刻便显出本事来了,更难得这个老将肯辅佐自己的儿子,让自己儿子在战争中得以锻炼,郭子仪是个可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