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1 / 2)

她微叹了一口气,扣下镜面, 望向窗牖外刚升起的那轮圆月。

“姑娘, 正厅那边收拾好了,老爷等着您过去吃团圆饭呢。”芦叶眉眼含笑地走进来。

阿桂微微抿起唇瓣, 语气里夹杂着几分仍不甘心的语调,“今儿是中秋,可收到了什么东西?”

“自然是有的,方才门房通报, 来了一大堆节礼呢。”

“是...”阿桂颤着嗓子问道,“是他...”

“是将军。”芦叶大概知道,这个答案会让阿桂眸底刚燃起来的光都被浇灭,所以声音也小了不少。

阿桂僵着的身子松弛下去, 窝进椅背里, 抬起纤白指尖按着眉心,“已是一月有余, 他竟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姑娘莫急,将军寄了信来, 就在老爷那儿,待会吃团圆饭时,您问问老爷, 瞧瞧里头有没有提起方大人?”

阿桂又长叹一口气, “也只能这样罢。”

......

来睿州后,元恺置办了一处五进的大宅子,虽不如将军府那般雕梁画栋,但在睿州, 也是数一数二的气派。

不过今日,这团圆家宴只有阿桂和元昌两人,偌大宅子,未免显得空落落的。

红木圆桌只摆着两张相对的金木楠丝扶手椅,元昌正倚靠在其中一张上,正苦皱着眉头。

阿桂远远瞧见他这模样,情不自禁加快脚步,走到跟前,才揪心问道:“爹爹,为何眉头紧锁,可是出了什么事?”

方才元昌正在想事情,并未察觉到阿桂靠近。

被她陡然出声一吓,有片刻间的脸色微变,旋即又神色如常,只笑道:“能出什么事?不过是我想着中秋只有咱们两个,你三叔不能回来团聚,属实可惜。”

“三叔到底去了何处?”阿桂攥着指尖,轻声发问。

刚到睿州不过两三日,一切勉强安顿妥当,三叔便急匆匆离了家。

或许是怕她缠问太多,甚至都未和她道别。

阿桂这些日子,除了给方喻同写信,也总喜欢询问三叔的去处。

可元昌总是含糊其辞,不愿细说。

今日,亦是如此。

阿桂明知她爹神色异样,定是出了什么事,可却什么都不肯同她说,心上仿若烈火烹油般,这顿团圆饭自然也是食难下咽,味同嚼蜡。

......

只略吃了几口,阿桂便放下玉箸,幽幽瞟了元昌一眼,“爹爹若是想叹气,便叹气就是,莫要憋在心中,反倒自个儿难受。”

元昌抬眼看了看她,又似心虚地垂下眼,干巴巴扒了几口碗里的白米粒,最终无奈道:“阿桂,你莫要怪爹,是你三叔不让说的。”

阿桂赌气地咬着唇,起身道:“既是这样,那我做的小饼,也就不必托人给他寄去了。”

今年中秋,阿桂同往年一样,做了小饼。

有方喻同喜欢的口味,亦有元恺喜欢的口味。

回到院内,芦叶托着那精致的小食盒,数着里头冰白薄酥的小饼,忍不住弯眉道:“姑娘生将军的气,这些小饼便都便宜我了。”

汀州端着红木托盘走过来,睨她一眼道:“这难道还是什么好事不成?”

芦叶吐吐舌头,又抱着另外一个小食盒,小心翼翼地问道:“姑娘,大人也总没有回信过来,您这小饼可还要托人送去给他?”

说罢,她情不自禁地咽了一下口水,似乎是在期待阿桂也生方喻同的气,这样她便可以一人独占两人份的小饼,想想都美。

阿桂望向夜空中的圆月,缥缈白烟萦绕,美得宛若能眺见传说中的蟾宫玉兔。

可身边,却是空荡寥落。

她吁叹着揉揉眉心道:“中秋都过了,也就不必送了,你都拿去吃吧。”

芦叶立即笑眯眯地应了声,一手拎着一只小食盒塞回房里去。

汀州无奈地摇头耸肩,挽着阿桂的胳膊温声劝慰,“姑娘莫要生大人的气,想必是大人得圣人赏识,要操持的事务众多,才未来得及回姑娘的信。”

阿桂心不在焉地轻“嗯”一声,仍注视着那遥不可及的圆月。

汀州不明白,她不是生气,只是担心。

担心他不回她的信是有迫不得已的缘由,比如她再也见不着他……

……

又是半月过去,梧桐叶落,满地秋黄。

饶是远离纷争的睿州,也听到了不少波澜。

比如,皇上忽然薨逝,再比如,平王殿下弑父造反。

还有,天下易主,换了姓氏。

这些消息,都宛如平地一声惊雷,炸得睿州大街小巷茶余饭后都在讨论这些惊变。

更遑论处于漩涡中心的京城,会乱成什么样子。

深宅之中,尽管元昌一瞒再瞒,可到底还是纸里包不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