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2 / 2)

这半月来, 阿桂每日都去将封了醉蟹的酒坛子斜侧着转一回。

虽繁琐,可这样做出来的醉蟹才最是美味。

到了中秋佳节, 正好可以取出来吃。

酒味闻起来醉人,缠绕在蟹身上,可入口却是轻淡鲜嫩。

不仅驱了河蟹的腥味, 而且还衬得蟹肉越发细腻清甜。

炉焙鸡也是方喻同爱吃的。

阿桂买了只新鲜杀好的大肥鸡回来, 用滚水煮到七八分熟,再将那鸡的骨头全剔掉,切成小块。

不必放油,只将那肥鸡小块放到锅里炒几下, 就煸出了肥嫩的油脂,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在铁锅中噼啪作响。

阿桂将这锅用盆子盖好,又将灶上另一口锅烧热,放进酒、醋和酱油,再放香料和一小撮盐。

全炒匀后混成一小碗,浇到肥鸡块上,继续焖着。

焖到汁水烧干,又调一碗同样的汁水再浇上去。

如此反复几回,直到肥鸡块的油脂全煸出去,烹得又酥又干的时候,再盛出来。

这样做出来的肥鸡,外头是油脂炸出来的焦脆口感,可包裹着的里头的肉却还是嫩的。

酥和软交织在舌尖,口感极好。

念到方喻同乡试辛苦,阿桂还买了条鲜鲫鱼,打算熬个鲫鱼羹给他补补脑。

这鲫鱼羹做起来也简单,只要将鲫鱼收拾干净,便放到滚水里焯熟。

再拿出来,放凉后将鱼肉从鱼骨头全撕下来,和切成丝的鲜笋还有陈爷爷做的豆腐块一块放到锅里熬煮。

当然,也还得放些黄酒去腥味。

阿桂喜欢吃鱼,可方喻同却嫌麻烦,不爱剔那鱼刺。

所以阿桂为了照顾他,每回都尽量将鱼做成不用剔刺的口味。

这又鲜又浓的鲫鱼汤,他是很爱喝的,每回都能喝上两三碗。

除了鸡、鱼和蟹,陈爷爷拿手的豆腐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阿桂取了些许炖好的鱼汤用来泡豆腐,再将浸泡好的豆腐放到锅里炖熟。

放凉后便可以放到热油的锅里去煎了。

豆腐的外表煎得金灿灿的,滋滋作响。

内里却鲜嫩得很,还有股子浸过鱼汤的鲜香味,很是入味。

阿桂一边烧着菜,一边看着外头的天色。

快到黄昏,按理说乡试已经结束许久了,可是方喻同却还没回来。

她擦干净手,走到院子里问陈爷爷,“小同还没回来么?”

陈爷爷也有些诧异,“我也正打算去同你说呢,隔壁小常都回来了,说乡试早结束了,书院也给了假。”

阿桂远山含黛般的眉尖轻轻蹙起,忍不住去林家问了问。

林常说,乡试后,方喻同说要回书院,便没和他一块回家。

阿桂心里“咯噔”一声,这小孩,从没有过书院给了假却不回家的时候。

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她连忙将做好的饭菜放到灶上温着,同陈爷爷说道:“陈爷爷你莫担心,小常说小同只是稍晚些回来。我要去郑家铺子买合小饼,正巧去长街上接他。”

她这样说,是怕老人家跟着担心。

幸好陈爷爷也没想太多,点头笑了笑,“听说那郑家做的小饼酥得很,正好咱们也尝尝。”

“陈爷爷,我们或许还会在外头逛一逛,你若饿了,便先吃,不必等我们。”阿桂怕耽误太久,便先找了个说辞。

随后换了身上街的衣裳出了门。

她这一去,便一路疾走,租了辆马车直奔嘉宁书院。

马车依旧只能停在嘉宁书院的山下,剩下的路,要自个儿走。

夕阳西下,秋日的晚霞泛着黄,染得一路的草木都有些萧瑟之感。

阿桂咬咬牙,开始往上爬。

没爬多远,她便发现不远处的石阶上,方喻同屈着长腿坐在那。

清隽的面庞望着她一步步跨上来,神色莫辩,复杂难言。

她心里又狠狠颤了一下,不知出了什么事。

忙快步走过去,垂眸望着他,轻声问道:“小同,你怎的坐在这儿?”

方喻同低低地“嗯”一声,却没回答她的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