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1 / 2)

阿桂和方喻同早就想找地方落脚,如今陈爷爷将一切都打点得妥妥当当的,两人自然高兴。

再则在南马村共患难时,他们就已将陈爷爷当成了彼此之间的亲人。

方喻同没有推脱,拍胸脯表示:“陈爷爷,租这房子的银钱我来出。”

阿桂在旁边笑着摇摇头。

这小孩,优等的赏银连边儿都还没摸着呢,就忙着许诺这个许诺那个。

陈爷爷也笑,“你这孩子,哪来的手段挣钱。倒是别小看爷爷我,我如今每日都点了豆腐拿去外头街巷叫卖,买的人可不少哩!”

阿桂倒是知道陈爷爷以前在村中就是专门做豆腐的,手艺不错,大人小孩都爱买来吃。

“所以你俩孩子不必操心这银钱的事,我能靠点豆腐将我儿女们都拉扯大,如今也自然能养活你们。”陈爷爷笑起来,眼尾都是褶皱。

虽然他已年迈,点豆腐不比年轻时候,如今吃力许多,但他倒是更舍不得这两个孩子。

阿桂将手在袖口上擦了擦,笑道:“先不说那般多了,我将这鱼宰了,好不容易重逢,咱们好好庆贺一下。”

方喻同眼睛一亮,连忙跟在阿桂身后,咳了咳道:“阿桂,我记得你说过,你最爱吃鱼。”

所以,他才腆着脸皮,找山长要了这条生鱼。

阿桂完全不知道他脸皮这般厚,不然,定是要说他的。

如今只是点头随口道:“是啊,我知你记性好。对了,你去将火烧旺些,天儿冷,咱们炖个鱼汤暖暖身子。”

“好嘞。”方喻同挽起袖口,连忙去捡柴火。

……

两人退了客栈的房间,终于在嘉宁城定居下来。

嘉宁书院要等开了春再开课,所以方喻同这些日子仍旧无所事事。

阿桂没来得及找别的活儿干,跟着陈爷爷学了学如何点豆腐。

等陈爷爷点好了豆腐,方喻同便陪着她一块走街串巷去卖豆腐。

毕竟陈爷爷腿脚不便,还是他俩去更轻松些。

几日下来,两人对南角楼这片已然十分熟悉。

转眼就到了小年这日。

两人仍旧卖完了豆腐,方喻同正闷头数着手板心里的铜板,嘴角忍不住微微咧开。

阿桂笑着戳了戳他脑袋,“瞧你这财迷样儿,开了春就马上是读书人了,如何还这般见钱眼开。”

方喻同轻哼道:“这可是你教我的,我读书可是朝着‘书中自有黄金屋’去的。”

阿桂无奈,“你可别说是我教的,免得以后你们书院的老师要来找我麻烦。”

方喻同嗤笑出声,晃了晃铜板串儿,歪头问她,“阿姐,你上回不是想吃糖瓜儿么?咱去买。”

他拉着阿桂兴冲冲要去。

阿桂任由他拉着,纠正道:“不是我想吃,是灶王爷想吃。”

方喻同一愣,回头看她。

阿桂指了指街巷两旁,偶尔能看到几户正在扫房擦窗刷洗锅瓢的人家,还有不远处张三娘那生意比平日里火爆许多的烧饼摊,“今儿是小年,你忘了?”

方喻同挠挠头,不解道:“记这作甚?”

“小年要祭灶王爷,买些枣和糖瓜儿,叫他吃了嘴甜。”阿桂解释完,好奇道,“你家从前不弄这些?”

方喻同闷声说道:“我爹只叫我读书。”

阿桂没再说话,只揉了揉他脑袋。

两人在街上采买置办完年货,不仅今儿赚的铜板全花光了,前几日的也都用了出去。

就连阿桂一直攒着捏着的碎银,也花了一小半。

鸡鸭鱼肉瓜果火烧都买了一些,带回去祭灶。

又裁了几匹好布,给方喻同还有陈爷爷做新年衣裳。

经过书坊,阿桂又一并将方喻同来年入书院要用的笔墨纸砚也一并采买了。

趁着年节这会儿,还能便宜一两分。

回了家。

陈爷爷早就乐呵呵地等着了。

大家一块将请回来的灶王爷神像贴在灶锅旁边,正对着风匣的墙上。

又将买回来的糖瓜儿、火烧等一应物品都摆放在桌案上。

还要磕头祝祷。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因“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这磕头的事儿就由方喻同来,阿桂在旁边看着,化了纸钱纸马之类,一并送灶王爷神像焚烧“升天”。

祭祀完,便开始忙活小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