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听不懂就对了(1 / 2)

用完午宴,说了些联络感情的话题,林国栋觉得氛围已经尽在掌握了。

然后他领着人们去下午茶的场子,边喝边聊。

顾骜终于轮到开口了,他不紧不慢地开始反击:

“林律师,鉴于您午对这项技术创新程度的质疑,我希望站在一个技术人员的角度,进行几点解读。首先,这并不是简单的生产方式改良,而是有重大技术突破的。”

林国栋一早抬价的理由,无非是两个方面:

首先,这项技术创新不够,所以法务层面申请难度会变大、前期固定成本较高、事务所垫资会更多;(各国的专利局,在审核新发明的时候,要看这项发明与现有技术相、创造性/新颖性的点有多少。简单来说,创造性越多越容易过,代理律师工作量小。)

其次,这项技术前景和创造利润的空间太小,客户不够多,所以即使成功,总收益不够,因此要增加风险分成例。

顾骜自然也要从这两个角度,全部驳倒。

林国栋还以为顾骜是跟包处长一样段数的老生常谈,很不尊重地打断:

“这个问题没什么好讨论的——早包处长已经说过了,我方也查了国外现有技术,法液空林德普莱克斯都能造制氦机,这说明你不是革命性的发明,只是小打小闹修改。”

顾骜果断地说:“不,你根本不懂技术——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全球现有的工业层面分离氦气的技术,从定性来说,最终像是用蒸馏法获取纯净水。

而我们的技术,却像是找到了一种新的滤纸材料,把一杯浑浊的天然水直接往滤纸一倒,滤过去之后变成纯净水了。难道你觉得倒一下过滤的能耗,和把一壶水彻底烧成水蒸气,消耗的能源是一个数量级的么?

这个喻非常深入浅出,把温度分离法和膜法之间区别的精髓,一下子点透了,却又那么精妙而恰到好处。

而且,这是专利律师只看“权利要求书”绝对想不明白的喻——除非他们看了详细的背景技术和本技术的交底材料。

但那些细节,顾骜现在还没拿给林国栋看过呢——在专利领域,技术持有人与代理律师在洽谈代理业务的过程,是绝对不给看技术交底材料的。否则合作都没达成,有可能泄密。

而“权利要求书”只是用来告诉对方:我能实现什么。

具体怎么实现,在交底材料和说明书。要签了委托合同、至少是保密协议,才能看。

林国栋终于微微打起了些精神,反驳道:“能……能这么喻么?我觉得不妥,你们的权利要求书来看,也是需要制冷环节的,至少要达到普通制氧的寒冷温度。”

顾骜自信地摆摆手:“看问题要看主要方面,传统分离氦气的制冷难度和能耗,至少是分离氧气的十几倍。所以前期工序稍微制冷一下,能耗占是极低的——

用一个喻,还拿刚才制取纯净水举例好了。假设我们那种滤纸,可以过滤掉所有别的已知杂质,唯独过滤不掉醋酸。

这时,我们仍然需要结合加热法和过滤法来制造纯水,但不再需要把水烧开到100度,而是烧到40几度醋酸沸腾够了:这两者之间,煤气的消耗量要差多少倍?

采用我们的设备后,用户得到的收益,是未来整个设备生产的寿命周期内,总能耗都法国人、德国人的低一大半,这笔钱还不足以让产品本身的售价和竞争力大涨么?”

这好一户人家买空调,一开始看到一台1000块的,另一台2000块的,制冷量貌似差不多,然后吐槽贵的空调辣鸡、活该卖不出去。

但是,如果有实打实的证据告诉他:1000块那台空调,是5级能耗的黄标货,每小时要用两度电;而2000块那台是变频无**……等等节能环保新技术的,每小时只用一度电。

假设空调寿命用10年,每年开1000个小时,后者省掉1万度电,这时候空调本身的1000块差价不算什么了。

林国栋没想到顾骜的脑洞这么大、思路还这么西化,有些略慌手脚:“可是……这个东西,如何进行有公信力的权威证明呢。你们说了也不算啊。”

“这是有实验证据的。还可以在未来的采购合同体现,这不用你来担心。”顾骜很强硬。

“公信力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西方对你们不了解!这里面的风险都是我在承担!”林国栋唇枪舌剑地反击。

然而,顾骜的底牌太多了:“据我所知,美国人和法国人目前对于不符合环保的高污染、高能耗工业,是有政府背书、审核的节能化改造补贴的,也是e模式——什么你听不懂什么叫e模式?是energy--tract,这个词目前国内还没翻译过,那我临时翻译一下吧,我叫它‘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好了。

其他很多发达国家也有借鉴,到时候我们可以接受官方的e资质审核!并且把能否过审列入今天代理合同的风险对赌条款内,如果我们到时候过不了那个审核,今天的分成按你午说的例好了!”

林国栋彻底惊了:“e……e那个什么c,小吕你马帮我查一下。他说是美国能源部的一项产业指导政策?”

他已经语无伦次到了不顾显示自己的无知。

不过,这也是正常反应。

因为他完全觉得顾骜是在随口瞎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