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族感、神秘感作为《花木兰》在戛纳的突破口,是王小虎决定参加影展时特别策划的方案,民族性从来都是世界观众最喜欢的题材,神秘性则是建立在西方人对东方文化不了解的基础上。
王小虎深知自己不是搞艺术电影的材料,所以在宣传方面采取了一些取巧的玩意。
比如在预告片上,他将宣传的重点放在林青霞饰演的花木兰身上,利用东方版圣女贞德作为宣传噱头,给喜欢浪漫的法国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影片内容方面,他以纯粹的“中国风”民族特色为看点,探讨战争与和平,着重增加柔然的强大与野蛮,为花木兰的设定了被将军出卖,腹背受敌等元素来博得观众的同情心同时,为表现以弱小战胜强大,侵略一方必然被正义一方打败埋下了伏笔。
剧情没有掺杂太多的政治因素,全部剧情都为了塑造东方女性的神秘美为主要的卖点,侧面上烘托出女权主义和淡淡的个人英雄主义。
一部电影,通过不同的剪辑和组合可以产生两种甚至三种以上不同的情节与含义,这也是王小虎拿《花木兰》作为试验品的初衷。
毕竟重生来拍摄的所有作品,他都知道一条清晰的剧情,没有延伸出过多的支线和旁支,也成为协和公司每部电影都镶嵌上浓郁商业气息的主要原因,也是王小虎作品霸占票房榜恒久不衰的利器。
不得不说,王小虎这次作为试验的作品还算是比较成功的,最起码现在《花木兰》已经入围竞赛主单元,最起码今晚的展映场内人山人海,最起码影片从一开头展露出来的浓郁中国风并没有让观众们感到枯燥、乏味。
展映场内的情况确实如此,大家在经过开头的议论之后,都闭上了嘴巴静静看着影片的情节展开。同时,他们的脑海中不停的盘旋着预告片的内容,他们在等待,等待着那个他们心目中认为是高潮的地方到来!
但是随着影片的继续播放,他们发现等待的过程中充满了相当的趣味,比如木兰为了让自己更像一名男士兵时不时会闹出些笑话,比如一开始她并不如预告片中那样强大,特别是训练的时候,身为一个女人在体力上肯定不如男人,所以木兰经常拖后腿,被新兵们所嗤笑。
寂静的夜晚,木兰躲在河边偷偷哭泣,她想起了新兵营中受到的种种待遇,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中,她感到非常的孤独,她想起了家乡,但是她现在不能回去,孤零零的样子要多可怜有多可怜,一下子让观众们同情心大肆泛滥。
“嘿,她是名女士!你们这帮粗鲁的男人!”王小虎前排座位一名女观众终于忍不住的骂了一句。
“上帝啊,这个导演简直是虐待妇女,怎么可能让一个女人做那些粗重的活,我们可怜的贞德。”
“放心吧,她会变强大的!”
木兰望着星空,她想起了自己年迈的父亲,想起了此行的目的,擦擦眼泪后,她脸上的表情变的更加刚毅、坚定,紧紧拳头,咬咬银牙,当她站起来时,《木兰星》的插曲缓缓响起。
歌声充满着感情,犹如姑娘轻轻的叹息,唱出了木兰只身在征战的心情,又唱出了一个女人为了父亲那种决心和信心,歌曲的中后段,音乐声开始变的激昂起来,这时候的花木兰已经精神焕发的投入到新兵训练中。
在激昂的音乐声中,花木兰练习骑马,为了让自己不从马背上刷下来,她让费小龙绑住她的双腿,为了能射中靶心,她举着长弓瞪大眼睛紧紧盯着几十米外的靶子,哪怕是因为不眨眼睛造成泪流满面也不在乎,为了让自己能够在战友对练中获胜,她放弃了自己不擅长的力量,而是以灵活的步伐、熟练的技巧......
虽然听不懂歌词的内容,但是观众们能用心感受到这首歌曲,歌声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成长起来的花木兰,一个为了父亲而奋斗的花木兰,一个要强的花木兰,将歌声和那些画面一幕幕的串联起来,观众们顿时感觉她是活生生的!
“东方的女人果然与众不同,谁能想到她们柔弱的肩膀上能够承受如此多的重担!”
“看到她成长的样子,我感觉到一种很明显的励志,是的,这就像正在稳步崛起的中国一样,虽然他们以前很弱小,但是他们现在已经站起来了,就像几十年前他们在反***战争中获胜一样。”
不断有媒体记者在这一刻写下上述的内容,他们认为这部电影的前半段让人反响深刻,他们不仅看到了花木兰的成长,更看到了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缩影。
“咦,阿虎,为什么现在放映的情节和我们之前看到的版本不一样呢?”林青霞看到现在,忽然发现了其中的蹊跷,禁不住小声问道。
“呵呵。”王小虎笑着说:“还记着当初拍摄进度为什么很缓慢吗?有时候我们要拍摄五六次,甚至七八次,当时我是想通过各种方方面面展现一个真实的花木兰,后来发现我剪掉的那些胶片可以重新组合剪辑,形成另外一种风格,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部文艺性和商业性并存的版本了。”
林青霞略有所思的点点头,良久后她望着屏幕说:“我很喜欢这个版本,它让我感觉到自己演技的成长。”
“其实商业版也不错,至少我看着就津津有味。”王小虎说:“而文艺版中的你在女性角色的刻画上比较细腻,但是这些细腻放在商业版中就会成为拖拉剧情,喜欢我导演风格的观众们会跳脚要求退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