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秋闱(2 / 2)

明末锦绣 有限无敌 1665 字 8天前

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中举人也就相当于后世考上名牌大学,会试有点像后世的考公务员,中了会试就有资格出来做官了。殿试有些像后世的领导干部选拔,考得好留在中央各部委,不好的只能到地方当县令了。

朱宏三深入了解后才发现,科举并不是考完就要下去当官。后世很多人认为这些读书人啥也不懂就去当知县,能做好吗?其实这是后世人的曲解,完整的科举制度考试只是一部分,殿试结束后这些预备官员还要去中央各部观政,也就是当实习生,学习如何处理政务。

通常学习时间是一年,但是也不绝对,也有几个月的就结束的。结束后再经过考试,学习好的进入翰林院,也就是庶吉士,这是丞相预备班,这可是大牛人待的地方,明代多个首辅大学士比如徐阶、张居中、杨廷和都是庶吉士出身。

剩下的倒霉孩子就要去地方当官了,考的好的可以出任中央各部分的低级官吏,再次的就要去地方当个七品知县了。

当然这是正常的当官渠道,如果你就是门子硬,老子多么牛逼,也可以进入国子监。这里有些像成人教育预科班,不用科举正途出身就可以当官,不过机会那是相当的少。

因为古代科举出身的官员可是比后世的后辈们要有脸的多,他们认为只有科举才是正途,自己的子孙只要有一线希望都要走科举,如果出现后世那样为了自己儿子能当官,什么学历造假、年龄造假的案子,不用皇帝惩罚你,文化界的口水就能淹死你。

就连万历年间权倾朝野的张居正,只是为了给自己儿子弄了个出身,就被文化人骂个要死,就连死后这也是几大罪状之一,他的长子张敬修不堪羞辱最后还上了吊。

所以经过朱宏三详细研究后,感觉在这个时代,在没有比科举更安全、平等、公正选拔人才的机制了,所以朱宏三准备对科举制不在抵制,而是利用科举为自己选拔人才。

朱宏三听张煌言提起这件事,重重的点了点头说道:“玄著说得对,科举是国家论才大典,绝对不能出现什么差头,这个两正四副的主考你觉着用谁合适?”

乡试不同于会试,乡试是各省自己搞的,一般来说都有中央礼部选派官员出任一个主考,然后各省的学政担任另一主考。而会试因为是全国考试,所以就要从内阁大学士中挑选一人或者多人担任主考,殿试自然是皇帝担任主考。

张煌言想了想说道:“陛下,这届乡试虽然在应天府举行,但是北方各省的举子都要赶过来考试,而这次乡试是陛下还于旧都的第一次科举,所以臣以为这个主考人选应该选择成熟稳重之人担任!”

“玄著说的很对,你有什么好人选?”

“陛下,臣推荐翰林学士黄宗羲担任主考!”

朱宏三听张煌言这么说就是一皱眉,黄宗羲他太知道了。在前年朝会的时候,黄宗羲就为了楚王朱淮应不应该参加的问题上得罪了朱宏三,现在已经被关到锦衣卫诏狱里快要十个月了。

对这个刺头黄宗羲朱宏三也很头疼,黄宗羲这个人有才不假,但是也有傲骨。当年他变卖家财在浙东组织义军抗清,也算是有大功于朝廷,但是这个家伙对鲁王朱以海感情很深,就是在诏狱中听说还写了一个什么鲁监国大统历,大概在上面没说自己什么好话。

但是黄宗羲出身浙东,老师是东林大佬刘宗周,父亲是儒学大家黄道周,这种身份就连朱宏三也不敢对他怎么样。就是在诏狱中,朱宏三也下旨让锦衣卫善待黄宗羲,不要为难他,弄得黄宗羲完全了诏狱里的大爷,每天还要有专人伺候他。

朱宏三当年征召黄宗羲出仕,是打着用他这块招牌吸引浙东那些知识分子为自己所用。但是万事都有副作用,浙东的知识分子现在进入自己的神武朝中当官,可是黄宗羲这种硬骨头也让朱宏三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