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瑛很快收回了自己的心思。
陆老太爷就像一个烧着的火球“噼里啪啦”响个不停,“你也不用替她说话,这门亲事本来就是顾及两家祖辈的情分才定下的,虽然顾老太爷不在了,我还在世,我活着一天就能解除婚约。”
“顾琅华那孩子,除了长相端正之外……从小没有父亲教养,也没听说顾老太太请女先生教她礼仪,将来长大了不过就是个农妇,等你将来去了杭州,自然有高门大户的女子等着你。”
如果在几天前,陆瑛或许对祖父的话不以为然,现在他却清清楚楚的知道祖父错了,顾老太太很好地教养了顾琅华这个嫡孙女。
如果顾琅华在这里,一定就会明白他接下来要说什么,用不着他再去解释。
陆瑛等到陆老太爷骂完话,怒气平息了一些才开口,“祖父,在外人看来,不管是顾家还是王家都是我们的姻亲,如今他们两个之间出了事,我们陆家应该不偏不倚,祖父送了礼物去了顾家,也劝说了顾老太太,试着调和顾、王两家的关系,顾老太太不肯答应,将礼物退了回来,祖父对王家也算是有了交待,接下来到底怎么样,就要看顾家和王家自己怎么处理了。”
“不论闹成什么样子,都跟陆家无关。”
“陆家何必去蹚这趟浑水。”
陆瑛抬起头,目光恳切,“等到事情有了结果,祖父想要帮谁在做决定也不晚,而且这样一来也维护了母亲的名声,免得让人认为母亲与娘家一起合谋去算计顾家。”
既保住了陆家的颜面,又能随时随地地做出反应,不是很好吗?为什么在一切尚未清楚之前就掺和进去。
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孙子,她知道陆瑛性子稳重,可是心中却觉得陆瑛始终是个孩子,今天听到陆瑛说这样一番话,忽然觉得陆瑛是真的长大了。
陆瑛提出要留在镇江妥善安排那些不能远行的族中的老人,她认为那都是他孩子气的想法,心中已经打了主意,等到启程那日会压着陆瑛一起走,绝不能让他留下胡闹。
现在看来,陆瑛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陆老太太静静地思量,老太爷这些年因为陆家的发迹,有些得意忘形,看不起姐姐一家已久,但是在镇江偏偏最好的田地又都是顾家的,这是老太爷最不能容忍的事,老太爷不明白一个粗俗的、从不鼓励子弟读书入仕的家族,怎么配享受那些荣华富贵,所以但凡顾家送些贵重的礼物,老太爷都会嗤之以鼻,认为顾家是在向陆家炫耀,心中鼓着劲儿要将顾家的一切握在手里,否则当官要做什么?而这次是最好的机会。
可是既然王家坏了事,就要承担这个结果,不能再死撑下去。陆家和顾家的关系也是一样,不妨缓一缓等到镇江的事过了再说,如果战火过去之后顾家还好端端的,两家的婚事自然还有的说,如果顾家因此遭了秧,根本不用退婚,直接就作罢了。
陆老太太道:“老太爷,我觉得瑛儿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本与我们陆家无关,我姐姐又请了闵大人做主,闵大人可是宁王妃的母舅。”
陆老太爷愣了一下,立即冷笑,“宁王……不过就是个……”
陆瑛脸色立即道:“祖父,小心隔墙有耳。”
张太后生了四个儿子,皇帝身为长子,却是张太后最不喜欢的一个儿子,先皇在世时,张太后就试图废长立儿子惠王为太子。皇上登基之后,张太后过于宠溺惠王,以至于亲手促成了“惠王谋反案”,惠王死后,张太后对皇上更为不满,试图用庆王牵制皇帝,庆王看出母后的用意,自请出京远离政局,张太后别无选择,只能去扶持憨厚小儿子宁王。
谁知这宁王过于憨厚,几次在文武百官面前衣冠不整,言语有失,让张太后丢尽颜面,现在整个大齐都知道,宁王是个傻王爷,张太后仍旧不服气,硬是给宁王找了一个显赫的家族做婚配,求娶了荣国公的女儿为妻,这次皇上倒是没拦着,因为荣国公府早就不复从前,不久之后荣国公去世,由长子接任荣国公爵位,新任荣国公身体羸弱根本不能带兵打仗,干脆窝在京城养病,大家都以为荣国公府就这样完了。没想到荣国公的二弟韩璋,从戎立功之后进宫做了禁卫,然后一路升迁成为了大齐最年轻的戊边将军。
这次平叛调动的就是韩璋岭北的军队。
“老太爷,”管事这时候进门禀告,“闵大人家的公子来找三爷。”
陆老太爷眼睛顿时亮了,看向陆瑛,“你和闵家公子关系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