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2 / 2)

寒门枭士 高月 1974 字 19天前

李延庆回头轻轻捏了一下她光滑的粉腮,笑眯眯道:“是你在胡思乱想,快帮我梳头吧!今天是本官第一天任,可别迟到了。”

.......

收拾停当后,李延庆骑马出发了,思思心却对此事充满了兴趣,她快步走回房间,取出了那幅画和那本书,书是《王右丞集》,也是王维的诗集,翻开第一页,一行娟秀的小字出现在眼前,‘小妹曹蕴感谢延庆大哥赠联之谊’。

素昧平生居然称兄道妹了,应该写'东京曹蕴感李官人赠联,以书礼谢之'这才是正常的回谢吧!

可见这句话含义不简单啊!

还有这幅江山行旅图,远山隐约,江水东去,一间茅屋掩映在山道,门口旗幡飘着一个‘酒’字,整幅画没有一个人,却让人感觉到一个长途跋涉的旅人看到酒馆时的欣喜,这种意境可不是一个十岁小娘子能画得出来。

思思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难道夫郎的桃花运真要来了吗?

她心忽然对这个曹蕴充满了极大的兴趣,说不定这个曹蕴将成为夫郎的正妻了,可是自己很不方便出门,怎么才能打听到这个曹蕴的底细呢?

在这时,门口传来喜鹊的声音,“思思姐,我也要走了!”

郭思思连忙走出房门,“喜鹊妹妹,今天很忙吗?”

“每天都差不多吧!也谈不很忙,思思姐有什么事?”

“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要我做什么?”

“这几天你如果有时间的话,我想请你帮我打听一个人。”

喜鹊一下子有了兴趣,“要我打听谁?”

思思犹豫一下说:“一个曹家的小娘子。”

.......

大宋朝廷官署的布局有些怪,并不是所有的朝廷部门都在皇城内,相当多的朝廷官署修建在皇城外面,和各种商铺混在一起,象五寺三监、太晟府、太常寺、左藏库等等,另外御史台也不在皇城内,而在西角楼大街南面,紧靠开封府,另一侧的隔壁却是家茶馆。

御史台占地约一百二十亩,由青石修砌一座高台,高台三座完全一样的楼阁呈品字型分布,这三座楼阁便是御史台的三院,台院、殿院和察院。

在宋朝很长一段时间内,御史只是寄禄官,没有实权,不理御史台事,监察事务实际由门下省给事、拾遗等官充任。

而在元丰改制后,御史台才重新恢复了应有的权力,目前御史台的主官是御史大夫,这个职位一直空缺,即使有任命,也是一个和御史台无关的虚官。

御史台的真正主官是御史丞,从三品高官,目前由吏部侍郎王安兼任,前任御史丞便是刚刚升为宰相的权臣王黼。

在御史丞下面又有台院、殿院和察院三个部门,其台院有侍御史六人,殿院有殿侍御史九人,察院有监察御史十五人。

另外各院还有主簿、录事、主事、令使、书令史、亭长等等职务若干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监察、审核体系。

三院,以侍御史的品阶最高,权力最大,他们负责纠审核百官,具体分为兴举百官、入閤承诏、弹劾、审问、公廨、杂事等等,六名侍御史各司其职。

在台院的二楼内,御史丞王安为李延庆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台院的五十余名官吏排列在大堂,王安满脸堆笑,对众人介绍李延庆,“李御史是我大宋栋梁,虽然很年轻,但其卓越的才能获得天子肯定,得以破格提拔,相信他完全能胜任御史之职,为天子分忧,成为我们楷模和榜样,请大家欢迎李御史正式加入御史台。”

大堂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王安又给李延庆介绍了其他五名侍御史,“这位是杜御史,在御史台已为官二十年,资格最老,目前掌兴举,这位是王御史,负责入閤承诏,这位是赵御史,主管弹劾.......”

众御史都十分客气,和李延庆一一拱手见礼,不多时,欢迎仪式结束,众人也都各自回了官房。

王安又笑道:“我虽为御史丞,但也只是兼任,主职还是在吏部那边,平时也不太会过问御史台之事,可能也没有时间指点你,有什么不懂之处,可以多问问其他同僚,实际,你们的职事都很独立,权力很大,甚至连我都无法过多干涉,最多只能提提建议,你多谨慎一点没有问题了。”

一番推脱之辞听得李延庆默然无语,沉吟一下,李延庆问道:“不知下官负责哪一块职事?”

“没有人给你说吗?”

李延庆摇了摇头,王安笑道:“我还以为你已知道呢,之前负责审问的刘霖调走了,你是接任他的职位,主管审问。”

王安一招手,走来一名三十余岁的官员,“这位是台院主簿张洵,他负责台院的日常事务,李御史有什么需要,直接找他是了。”

说完,王安便点点头匆匆走了,他把李延庆交给了主簿张洵来具体安排。

张洵是湖州人,身材等,十分精明能干,他是政和四年的赐进士出身,便一直在御史台任职,从九品的主事一步步升为从七品的台院主簿,主管台院和察院的内部事务,另外还有一名主簿则负责殿院的内部事务。

张洵拱手对李延庆淡淡道:“久闻李探花的大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