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冷僻之题(2 / 2)

寒门枭士 高月 1577 字 19天前

李延庆足足筹谋了一刻钟,才最终确定了字体大小和行间距,这时,他把试卷又翻到最前面,从第一部分开始做起。

第一部分是贴经,共有十题,也是经题字数最多的部分,要有万字左右。

贴经有两种考法,一种是给出几行字,只露出其两句,其余涂墨,要求考生把涂墨部分默写出来,这种稍微简单,因为字数不多。

第二种方式较难,只写出一句,要求考生将整篇章都默写出来,北宋后期的科举都是采用第二种方式。

第一题只有一句话:‘肆类于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如果经不熟悉,根本不知道它的出处在哪里?

李延庆细看第一题,才暗感吃惊,刚开始初看时认为较简单,可细看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这是出自老《尚书》的一句话,王安石编写的《书经新义》,这句话却没有了,作为伪说而删除,如果士子不看老尚书,只看《书经新义》,这句话根本闻所闻未。

李延庆不由暗暗感激师父姚鼎,当年他授课时,专门讲了《尚书》和《书经新义》的对,又把删除的部分列举出来,其有这句话,若非如此,他李延庆一样答不出这第一题。

这道题对于一般考生而言其实非常冷僻,估计对很多考生,第一道题是迎头一棒。

这句话是出自《虞书?舜典》,李延庆沉思片刻,决定把题目也写。

他随即提笔写道:‘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

在考生们全神贯注答题之时,贡院的审卷楼三楼内,主考官余深正站着窗前慢慢喝一杯茶,从他的视角可以清晰地看见下方的考场。

这是他第二次作为省试科举的主考官出现在这里,科举作为朝廷重大政策的风向标,主考官的任命绝不是随意指定,而是几方势力博弈的结果。

朝廷时局看似风平浪静,但实际暗流激涌,朝廷除了公相蔡京外,还有媪相童贯和隐相梁师成,他们三大势力,一个管朝政,一个掌军权,一个主导制诰,三人都权势极大,这也是帝王之术,制造矛盾以平衡,蔡京和童贯明争暗斗,梁师成则两头挑拨,两头通吃。

在朝廷,除了蔡京大权独揽外,还有左相白时和右相余深,白时是蔡京走狗,而余深又和童贯走得颇近。

这次科举原本是蔡京推荐白时出任主考,但遭到童贯的强烈反对,他指出白时在届科举为主考时出现了作弊的重大丑闻,不宜再担任主考,最终天子赵佶接受了梁师成的推荐,任命余深为主考。

而这次科举正逢辽金战事激烈,宋朝出现收复燕云机会之时,从去年开始,朝廷已经几次派使者乘船北辽东,和金国秘密协商共同灭辽的大计,与此同时,金国也派使者秘密赶赴西夏,和西夏协商攻辽事宜。

也正是这个缘故,极力主张攻打辽国的童贯占据了舆论风,余深也由此成为今年的主考。

虽然余深和童贯走得很近,两人甚至已经形成了政治的准同盟,但这并不代表余深坚决支持童贯联金灭辽的大计。

相反,余深本人坚决反对灭掉,他认为这会打破宋辽百年平衡的局面,极易引狼入室,一旦金国取代辽国,宋金之间必然会爆发战争,在数十年反反复复的拉锯战后才能最终形成新的平衡,而以宋朝目前的财力,很难支撑数十年的大规模战争。

余深心很惆怅,他明知天子让自己为主考的深意是在科举推行联金灭辽的思想,但这又和他本人的政见冲突,着实令他左右为难。

这时,一名监考官匆匆走来,递给他一张纸条,余深打开看了看,面写着‘首题瘦金体’五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