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效仿故事做探试(2 / 2)

推棺 离人望左岸 1938 字 29天前

李秘简单介绍了一番,朱常洛也点了点头,许是李秘在他心形象太过高大,对于刘知北三人,朱常洛也有些平淡。

见得此状,李秘便朝刘知北道:“你有何看法?”

刘知北想了想,便朝李秘道:“大人,在下斗胆,也不讳言了,总兵阳奉阴违,这是他的错,但皇子殿下必须给他一点教训,否则他是不懂敬畏的……”

朱常洛自是知道,毕竟黄辉也跟他讲过不少,平日里他也故作威严,可他到底是涉世未深,十二三的孩子,又在深宫之委屈了这么多年,有些东西是如何都装不出来的,若说威严,李秘他还要强烈,别人看来,他也不过是李秘身边的毛孩子罢了。

此时听刘知北这般说,也知道刘知北该是有对策,便问道。

“如何才能教训他?”

刘知北看了看李秘,见得李秘点头,这才继续说道:“殿下可曾听过曹阿瞒许田打围的故事?”

朱常洛以往没机会读书,宫里又枯燥,也不可能与太后等人一般听戏消遣,别人都不带他玩,连伺候他母子二人的宦官宫女,也都没甚么见识,他自然是没听过这故事的。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写出来的,眼下都已经到了大明朝后期,在民间流传了一百多年,明朝化人也出现了不少评本,也是点评各大名著的。

诸如李卓吾评本等等,这些学评论家其实颇有“断章取义”的意思,并不算太客观,大多是从里头找一些章节,来作为支持自己学说的论据之类的。

如清朝毛宗岗父子的评本,里头若有与他们心意不合的地方,几乎都进行删减,所以不要以为你在后世看的是原本。

连历史书都可以随意改动,更何况流传于民间的小说或者话本?

闲话也休提了,只说朱常洛并未听过这个故事,李秘便朝朱常洛解释道。

“这故事说的是汉献帝要到许田打猎,武百官都跟着,献帝射鹿,却没,曹操便借了献帝的弓和箭,射了那头鹿。”

“武百官见得是天子的箭,以为是献帝射的,便一起庆贺,曹操却骑马挡在献帝的前面,接受了群臣的朝贺,关羽看不下去,要去杀了曹操,却被刘备拦了下来。”

故事大概也是这个脉络,李秘也知道刘知北提起这个的意思,但朱常洛却没能反应过来。

朱常洛皱了皱眉,朝刘知北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知北好整以暇地答道:“殿下,这其一,天子狩猎,武百官要一起庆贺,这便是振奋人心之事,二来,围猎也可以看出谁忠谁奸谁是墙头草……”

“这第三嘛,是效仿这故事,看看张守愚是不是真要当这个曹阿瞒,如果他不敢,乖乖服从殿下,这不是能够含糊其辞更不是胡乱搪塞的问题,是是,不是不是,绝不容阳奉阴违之事发生,要么服从殿下,要么像曹阿瞒一般,如何能戏耍愚弄!”

刘知北想来也知道自己说得太肆无忌惮了,因为朱常洛的脸色是越来越难看。

然而李秘却知道,朱常洛是真的发火,但绝不是对刘知北,而是被刘知北勾起了对张守愚的怒气!

“好!那咱们去围猎,看看他张守愚是要做顺臣还是要做曹阿瞒!”

用狩猎来逼迫张守愚表态,或者给他施压,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这里是大后方,倭国细作才刚刚清洗过一轮,也没甚么危险,军士们平日里也经常打猎,朱常洛去打猎,也算是亲民之举。

朱常洛此时便朝李秘道:“还得劳烦先生去安排京营和锦衣卫的卫队才是……”

朱常洛提到卫队二字,李秘总算是知道刘知北为何突然要提狩猎了!

他看了看刘知北,刘知北的眼色也说明了一切,李秘便顺势朝朱常洛道。

“殿下,京营和锦衣卫的人自是要带去,但也需要让军士们有些参与感,要让他们见识到殿下的武功,臣以为可以让一些边营军士参加。”

朱常洛对李秘也是言听计从,此时便点头道:“是,还是先生考虑周详,先生以为该召哪一部分好一些?”

李秘故作沉思:“若让张守愚的人去,到底不太妙,依臣愚见,不如让东三营的人跟着去。”

“东三营?”

“正是。”

李秘看了看朱常洛,耐心解释道:“东三营不算是张守愚的亲信边军,但在边军之名声也不小,而且大司马对东三营很看重……”

那沈惟敬便是东三营里的游击将军,皇子殿下狩猎,他是必须要跟着去的,如此一来,李秘等人不必费心潜入调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