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看了看不远处的几个摄像机机位,迅速判断出墨菲-斯坦顿使用了三角构图拍摄技术,有大型反射源将阳光反射到演员脸上,最远处的一台摄像机明显在广角拍摄,很容易突显出这个场景的遥远和孤独。
拍摄一条一条进行,整个剧组和片场都完全在墨菲-斯坦顿的掌控之下,这位年轻的导演表现出了超强的专业能力,不比好莱坞那些科班出身的大导演差,甚至思维更加活跃,在现场做出的一些调整,最后也证明是些神来之笔。
比如他临时改用反射器做补光用,等拍摄完毕的时候,蒙特利尔看到的相关镜头大景深效果相当出众。
是的,上午拍摄结束后,他看到了墨菲-斯坦顿部分完成的镜头。
蒙特利尔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剧组提出能不能看下拍摄完成的一部分镜头,毕竟他的出身和专业能力在圈内相当出名,进入很多剧组采访的时候,往往都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这次也不例外,墨菲-斯坦顿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不过提供的镜头数量极其有限,而且双方还临时签订了一份协议,所有观看的内容不得拍照和录像,并且不得在报道中直接提及镜头的内容。
剧组这样做,也是想借助蒙特利尔的笔,更好的进行前期宣传。
没有经过后期处理的镜头实际上是很粗糙的,但站在一台监视器前面,看到的第一个镜头,就给蒙特利尔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能先于其他人看到墨菲-斯坦顿拍摄的电影镜头,蒙特利尔知道这种机会非常难得,因此相当的认真。
镜头中,一个女孩在晾晒床单,不管是女孩本身,还是挂在晾衣绳上的浅色床单,都不是作为单独个体存在,全部都实际参与到了情节的表达中。
床单被巧妙的用作揭示性元素并且最终被拉回,显示远方的士兵正在接近,暗巧克力棕色的服装与白色的床单产生了可爱的反差,让人暂时从背景和即将被揭晓的事情处移开注意力,而像篮子这样的简单物品能够帮助平衡构图,也有可能是巧妙的放在此处,遮住晒衣杆的底部。
服装都是棕色,白色或灰色,和镜头的整体色调保持一致。
然后,揭示的时候到了!效果真不错......士兵们的遥远位置让人知道他们还要多久才能到,美丽的s形线条引领了视线的方向——弯弯绕绕的路和田野都有体现这一点。
第二个镜头是房子的全景图,在监视器画面上一播放,蒙特利尔就看到农夫朝着房子走去。
“墨菲-斯坦顿的构图太巧妙了!”
哪怕是见多识广,蒙特利尔也发出一句感慨。
监视器画面中,前景的树桩有助于平衡画面,其大小与房子和演员形成对比,增添了景深,树桩上竖起的斧头柄将视线引向房子。
整个构图同样是基于三角形,完美的体现出镜头的立体感。
随后,几个女孩出现在房子附近,女孩衣服的颜色和蓝色的石头以及紫红色植物之间的搭配相当完美?衬托的她们肤色也很美丽,姑娘们看起来很健康。
不知道是不是使用了特殊的处理技术,所有画面中的天空都显得有些阴暗,很符合墨菲-斯坦顿一贯的画面风格,不过天空是蓝色的话,应该不会有这么鲜明的色彩对比了。
如果将这个镜头分解为景深平面就会发现构图之精妙,远山和摄影机相对房子的位置都让构图更加出色。
如果这个镜头换做是其他导演拍摄,恐怕看起来就没这么美了。
蒙特利尔能看的也就是这两个镜头,但看完这两个镜头,他好好思考了一番,然后又看了一遍,大概是怕时间长遗忘掉,按下录音笔的按键,低声说道,“这个两个镜头步调是如此的完美,墨菲-斯坦顿构建镜头的张力几乎要溢出来了!演员们的表现也相当优秀,出色的完成了墨菲-斯坦顿近乎天才般的台词。我希望他不介意我在媒体上分享一点心得:干得好,墨菲!”
这段录音他会交给剧组的公关审查,然后再发表在《娱乐周刊》上,相信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无耻混蛋》的拍摄中,墨菲尽管还保持着一贯的画面风格,却也适当的平衡色彩,对景深和细节的注意都前所未有的高。
拍摄闲暇,墨菲也回了一趟洛杉矶,参加即将开始的第八十届奥斯卡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