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由于长期浸泡在海水中,地面被侵蚀的坑坑洼洼,表面看起来很平整,实际上都蓄满了海水,坑的最深处居然没过了小腿,一股股来不及汇入海底漩涡的海水哗哗的从高处流淌下来,冲向平台边缘。
由于地处漩涡中心底部,能见度很差,我打开从渔船上拿来的应急照明灯照向四周,各种巨石砌建的台阶、柱子、人头雕像跃然在目,我还发现拱门上刻着一些文字,毛春华惊讶的叫起来:“这不就是石鼓文么?等等!看起来笔画又不太像……"
我凑过去仔细辨认,虽然字迹笔画有些模糊,但能勉强可以看出什么字,我激动的差点跳起来:“第一个字不就是奄字么?"
我正要去辨认其他字形,丽丽焦急的大喊:“我们快点走,海水快满上来了。"我闻言回头一看,汹涌的海水开始冲刷着平台的低洼处,然后又溢出汇入平台下方的漩涡中。
我们不敢久留,趟着海水向源头走去。当然这是我的判断,既然有海水从平台高处流下来,说明平台高处肯定有通向海面的道路,说不定出口处就是大奄岛。
这个遗迹极有可能是当年东渡扶桑的奄国后人留下来的,当年他们漂洋过海发现了这块大陆,当时这块大陆还没有被海水淹没,他们就在这里修建了各种建筑物。
毛春华边走边告诉我,这里极有可能是祭坛,拱形城门应该是为了抵御外敌而建,城门附近那两块留有长方形人工雕孔的巨石,应该是城门的轴坑,这和华夏古代修建城池手法相同,不过遗憾的是,一些类似文字的雕刻痕迹已经无法辩认。
“快走,"田曼妮焦急的说:“海水已淹没了平台。”
我们不敢怠慢,时间紧迫容不得我们继续逗留。我可以明显的看出,我们头顶的天空已经缩小了很多。
一行人跌跌撞撞的走入城内,城内的街道,石头砌筑的民居状建筑井然有条,不过,我们可没有兴趣进去看看,不断上涨的海水在迫使我们向高处移动,要是在海水没淹没这个海底遗迹之前没找到通道,我们就完了!
杨宝佳很是不解,说这里地处海底,我们找到了通道一样也会被海水淹死。我也不管她能不能理解,粗略的告诉她,这里重见天日,所有的空间已被排空,空气取代了海水。不过,等海水再次淹没这里时,许多空间里的空气由于海水的挤压来不及逃逸就被封存了。只要我们进入通向大奄岛的道路,我们就安全了。
“大家再坚持一下,我们马上就要找到通道了!"我看到那股海水的源头就在一个石砌的圆形建筑上,精神大振。那海水流量已经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想必圆形建筑内的海水已经排空了。
大家的精神显然有些委靡不振。我想了想,把我的推测说了出来,众人无不像打了鸡血一般异常兴奋。逃离海底马上在望,说不高兴是假的。毛春华说:“要是此刻能来一头牛,我能吃它半头……"
他话音未落,遭到了我们一致的鄙视,大家在这海底折腾了半天,肚子里能吐的东西已经全部吐干净了,早就饿的肚皮贴后背,现在提吃的无异于火上浇油,让我们产生更强烈的饥饿感。
其实我的内心也是十分紧张,要是我的判断错误,我们五个人就永远留在这里了。我们顺着湿漉漉的台阶而上,毛春华说:“朱卫国,你看,这里像不像帝都的天坛?"
我仔细打量,还真十分像,这里应该是祭祀的地方了,也就是这海底遗迹最高的制高点,古人把祭坛修的高高在上,无非就是渴望与上天近距离接触,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不过,那哗哗上涨的海水跟本不给我们一丝喘息的机会,我说:“老毛子,现在不是你施展考古才识的时候,赶紧走!爬到祭坛上去……”
祭祀大殿内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不时有残留的海水滴落,掉到地上发出“滴嗒"的响声。我打开应急照明灯,招呼大家赶紧寻找通往大奄岛的入口。
田曼妮拉住我,吃惊的说:“卫国,你看,那不是鹌鹑么?"我闻言一看,祭祀大殿内中央有一个高高的小平台,平台上有一鸟形雕刻,虽然历经千年的海水浸泡,但外表依然清晰可辨。这鸟形雕刻,和我们在江山市石门小洪山奄王陵里的鹌鹑一模一样。
我点点头,鹌鹑是古奄国的图腾,这在古籍《竹书》中有记载,我现在可以确定,这里的的确确是当年奄国遗族留下来的遗迹。就在我愣神的这会儿,海水哗啦啦的涌进了祭殿,十分钟不到冰冷的海水就淹过了我们的小腿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