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主政一方(2 / 2)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1789 字 28天前

为了鼓励工商,尤其是让那些华商、洋商们兴办工厂,开创中国的工业,林哲专门带着大批官员参加了商贸区内的林氏机器缫丝厂的开厂仪式。

重视林氏机器缫丝厂,并不是因为这是林家的产业,而是因为该厂是上海第一家,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采用蒸汽为动力的现代化工厂!

其工厂拥有大小机器众多,预定雇佣工人超过三百人,其规模之大远远不是传统作坊式的缫丝厂可以相提并论的。

“大人请看,这些机器生产出来的生丝不仅仅成本比手工生丝低廉,而且品相都是上品,较之西洋法兰西所产生丝丝毫不差!”因为林氏机器缫丝厂顺利投产的潘立宣满面红光。

在林哲等一大群商贸区官员面前喷着口水:“先头信德洋行和怡和洋行的采办都来看过样品,对我们的生丝品相非常看好,表示愿意出价超过土丝三成的价格收购!”

“成本降低、质优价高,同等数量的蚕茧所出生丝,这机器厂的厂丝之利润要比我们在湖州所设的缫丝作坊所产土丝多上足足四成!”

“好,不错!”林哲丝毫没有吝啬自己的夸奖:“这机器缫丝厂可谓是开创我国朝之先河,值得大力推广,紧接着他转头对身后的一票商贸区官员道:“回去后你们工商处要多多引导华洋各商投资实业,兴办这缫丝工厂!”

鼓励商人投资办厂,这事也就只能在商贸区里办了,由于商贸区的特殊政治地位,这里其实和国外没什么区别,商贸区衙门为了增加税收而鼓励工商很正常。

但是要是在国内其他地区,其他地方不说,就只说在隔壁的上海县城,都不可能这么搞。

官办的还好,但要想商办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历史上上到清廷的大佬,下到普通官员,基本上对洋人模式的工厂,机器之类的保持极大的排斥,而且国内其他地区也普遍缺乏必要的正常商业环境。

晚清时期为什么上海经济发展迅速,工厂数量占据全国半数以上,就是因为这年头只有上海才有比较好的政治条件让商人们无后顾之忧办厂。

林哲大张旗鼓的视察了林氏机器缫丝厂,而潘立宣口中的那个四成之利也是让诸多大商人,尤其是那些生丝商人们心中大为所动。

这年头能够在上海开商行,和洋行做生丝生意的基本都是大生丝商人,林氏商行在这些华商中的普通的一员而已。

如今他们看见林家搞了个机器缫丝厂,不仅仅成本低廉而且品质比土丝更高,一个个都是心思活络了起来,有几个稳健的想要从潘立宣那里取经,也有人表示愿意和林氏商行合办机器缫丝厂。

至于心急的,已经是直接给各大洋行下了订购机器的订单,准备购入土地建设厂房了。

看着工商处报告说短短五天内,就已经有六家商行向工商处申请开办机器缫丝厂后,林哲终于是放下心来。

这商贸区内的工业,总算是开了个头,相信依托生丝产业,商贸区的其他工业发展也会随之而起。

只要有第一批人尝到了甜头,知道机器办厂的好处后,那么就不用担心没有人跟风,而只要这股风气起来了,那么未来就不仅仅是机器缫丝厂,还有机器织布厂,机器纺纱厂以及其他轻工产业也会随之而起。

轻工产业的发展同样会带动重工业的发展,比如纺织产业那么多机器设备,坏了总得修啊,那么必然会出现修理机器设备的机器厂,而修理多了就会开始尝试自造机器设备,如此长久下来,各个产业链都会陆续慢慢兴起,最后演变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当然了,轻工业可以依靠政策、市场的引导,但是重工业有时候也需要政府机构的强行扶持。

而这年头最能够代表重工业的是什么,无疑就是国防工业!

在这个时代,一座完善的兵工厂几乎涵盖所有原始重工产业,从钢铁、煤炭、化工、精加工、木材等等。

如果能够建立一座能够生产枪支、弹药、火炮的大型兵工厂,那么对于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而言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当然了,林哲现在是不敢奢望建立这种大型的兵工厂,他只想着一步一个脚印,从改装步`枪开始,脚踏实地的发展。

而这个开始,第一步就是林德机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