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河北的现状(2 / 2)

醉卧江山 离人望左岸 1961 字 1个月前

也多得苏瑜和李纲这样的治世能臣,在平叛之后迅速地将大名府的局势稳定下来,发布了一系列安抚百姓的政策,免除赋税,开仓赈济,又以工代赈,招募大量的流民来进行基础建设。

他们甚至还在范氏这样的大地主的支持下,开垦荒地,再将这些开垦出来的荒地卖给大地主,这样一来就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而大地主也能获得利益,加上王黼的倒台,这些人漫反对苏瑜,眼下恨不得给苏瑜建立生祠,将苏瑜当活菩萨一般供起来。

其实苏瑜此举也是无奈,他与李纲受到提拔,除了奖赏他们在河北的功劳之外,更多的是让他们担任前线补给的工作。

眼下河北虽然平稳下来,但十室九空,流民刚刚才有了工作,不会再跟着造反,勉强能够吃上一顿稀的,哪里还有余力支持北方的战事?

所以苏瑜和李纲早早就将目标定了下来,这些百姓是被榨干了,但大地主们仍旧肥的流油啊!

先给他们一甜头,将开荒出来的大片土地都卖给他们,首先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回收大笔的军费。

而流民的数量太多,这种人力资源也不能浪费,开荒的进度也会很快,开荒的过程中,这些流民都需要地主来供养,官府最多在卖地的时候给予折扣,弥补这一部分的开支,地主们也是乐意接受,反正开荒出来的土地都是卖给他们的,他们比官府都还要上心,相对于大片的土地,喂饱这些流民工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一旦他们接受了苏瑜和李纲的买卖,就彻底跟官府挂钩,到时候战争开启,流民都是烂命一条,他们想不出钱出粮都难。

而且苏瑜和李纲深谙官场规则,万一这些大地主不配合,他们就搬出王安石王相公的新法来,由不得他们不服气。

许多人都以为王安石的青苗法等诸多新法,是为了改革国家,消除积弱,“劫富济贫”,又有人他实在败坏国家根基。

总之神宗朝的变法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众纷纭,也不好讨论。

但其中有一个论是非常值得让人深思的,那就是王安石变法其实根本目的是为了在短时间之内筹集到足够的军费,以支持朝廷收复吐蕃的河潢地区,以此来压制西夏!

无论这种论是否成立,但有一是无法否认的,那就是王安石的新法,用来短时间内筹集大笔军费,是完全可行的!

因为王安石变法的本质就是在为国家捞钱,在最短的时间内,回笼最大的资金!

这也是赵劼为何一直没有踢开王黼的原因之一,因为王黼最擅长的就是捞钱!

而现在因为苏牧的原因,他不得不将王黼给踢开,但他还留了一手,那就是蔡京!

他没有将蔡京踢开,不是因为蔡京老了,或者蔡京根基太深,无法拔除。

而是因为蔡京是王安石变法之时最得力的干将之一,若到新法,蔡京是仅存的最了解新法精髓的一个人,没有之一!

如果北方战事拖延下去,那么他就需要用到蔡京来筹集军费和物资了。

这是一个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对国家根本造成极大伤害的法子,但总比被草原部落的铁蹄践踏山河要好,国家破了还可以缝缝补补,让这些蛮子占了可就很难拿回来了。

苏瑜和李纲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觉悟,提前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才开始在大名府乃至于整个河北京东大刀阔斧地干起来。

虽然是冬季,但大军过处,整个河北京东地界竟然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来。

有着苏牧和种师道坐镇中军,又有北伐军充当骨干,这些禁军自然不敢冒犯百姓秋毫。

到了大名府之后,大军驻扎在外,苏瑜和李纲带领着官员和百姓出来犒师,也为苏牧践行。

他们的伤势已经好得差不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声望已经在河北无人能及,为了讨好他们,大地主们纷纷拿出大批物资,送到苏牧的大军之中。

虽然这些礼物和物资对于整个大军的吃喝来只是毛毛雨,但已经表明了这些大地主的姿态。

苏牧见得此状,也终于安心下来,有苏瑜和李纲在此,又有梁师成坐镇,加上未来或许也会加入的蔡京,保证后方补给,应该不成问题,那么接下来就要看北方大军的了!

与苏瑜告别之后,苏牧便领着军马,加快速度,往幽州方向而去了。

(ps:今日两更,从清明拜山就感冒,一直低烧,实在撑不住...接下来的一章写得有难受了,希望大家不会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