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八百万,一北洋(1 / 2)

穿越1862 汉风雄烈 1780 字 16天前

“回电,英人无信,前车之鉴,不可轻忘。德人铁甲舰颇优。”

台湾巡抚衙门里的电报房当中,刘暹缓缓地踱着步,思量着自己该怎么说。李鸿章前来问计,英国的三艘破烂和两艘崭新的萨克森级铁甲舰,刘暹也毫无犹豫的选择了后者。但是萨克森级铁甲舰真的有不少毛病。

即使刘暹对军舰真的了解无几,可作为后世的广大水军之一,甲午战争是许多人心头永远的恨。他在尽力的回忆过往的记忆。

“问中央露天炮台可否改为炮塔。如行,即火炮减半,一双联装亦可。”刘暹真的不懂海军,他只能后头再加上了‘炮房装甲堡’五个字。

“四个烟筒太多,战时被击中,即生不妙。可减为两个,最好一个。”

“另外,我闻萨克森级铁甲舰系德人近海防御之用,支援陆军为先,恐难适深海大洋。如来日我水师与敌战于瀚海之上,风高浪急,舰体摇摆,怕巨炮空置。”

德国人不可能一开始就奔着深海远洋决战型铁甲舰发展,刘暹还记得起萨克森级的一些信息,它是德国军方‘海军舰队要首先为陆军作战提供支援’这一指导思想下设计建造的。对于远洋作战适应不适应,就可想而知了。

这一点绝对要注意,毕竟北洋水师若在德国购订了战舰之后,这些战舰总是要开回中国的。虽然那个时候大清还是否存在,还属于一件不可预知的事情。

“尤记,舰船吃水,必须可通苏伊士运河。如不及,令改!”刘暹险些把这一条给忘了。后世的苏伊士运河可以轻松的通过十几万吨级的巨轮,但那是几经扩建之后的结果。现在最原版的苏伊士运河的吃水是多深,刘暹一点都不知道。

如果连萨克森级的吃水深都没有,把两艘战舰开回中国,还要绕整个非洲一圈,穿过好望角,那乐子就大了。

刘暹一百个希望北洋水师在欧洲订购的战舰十分强大。因为他有十足的信心,让那些军舰统统到不了满清手中。他在英国订购的那八艘军舰已经悉数下水,正在测试当中,虽然为此刘暹还要再付三万英镑的银子,可能肯定的是,船已经准备完毕,就等着林永升、黄建勋等实习结束,就可以开着军舰回中国了。

刘暹已经派出整整八百名水兵,由杜春、王福友两人带队,乘坐轮船前往英国。到时驻欧办再挥舞着支票从英德本土招募一些水兵和海军军官,外加迈胜洋行适时的从美国‘引进’的一批海军军官,以及迈胜洋行带来的三艘货船,筹备起充足的人力、物力,那舰队就可以直向东方。

或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还会有美国的海军军官。前文不是已经说了,美国现在就是一个空架子,人家在全力发展经济,陆军、海军全都是摆不上台面的货色。迈胜洋行能筹备够刘暹需要的海军军官吗?

而事实是,迈胜洋行正是因为美国对海军的不重视,才能筹备到足够多的美海军军官。

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拥有700艘舰船,5000门火炮,6700名军官和5.1万名士兵,在当时的世界海军中居前列地位。可仅仅五年后,它的浅水铁甲炮舰被封存,由商船改造的军舰或卖掉或报废,大多数江轮也都退役。到1870年年底,只剩下装备500门火炮的52艘大小舰船服役。虽然这种程度的消减海军确实在表明,美国人在战后把精力集中在国内事物上,即安定西部地区,使东北部地区实现工业化和重建南部地区。

而在美国内部,通常也认为,在欧洲内部势均力敌的局势的条件下【英法、英俄、德法、俄奥等诸多矛盾】,加之有3000海里的辽阔大西洋海面,美国是绝对安全的。绝大多数美国政府官员,包括许多海军军官在内,都期望美国转入19世纪初的战略防御策略:设置海岸防御工事,以保证海滨城市不受敌人的攻击,和阻止敌人对港口的入侵。

而且这个时期的美国海军也是能胜任上述计划的。它那些封存起来的浅水炮舰能重新用于加强港口防御,而它的巡洋舰能用于袭击敌过往商船。在南北战争中,为捕获南部邦联的贸易袭扰船和偷越封锁线的船只而建造的木制螺旋桨巡洋舰,现在用来改建成机帆两用船。它们那细长的船体是按快速船的样式设计的,发动机是在轮机专家b.f.伊舍伍德的监造下生产的,他是海军轮机工程局局长。这是第一次使用热蒸气技术。这种级别的第一艘美国舰船“万姆潘努”号在1868年的试航中,航速首次达到18节,这在当时占有绝对优势。至少在以后的20年里没有一艘美国海军舰船能追上它。

随后美国的军舰就都选择了机帆作为动力。到现在为止,美国还没有纯粹的蒸汽动力铁甲舰,无论是大型的还是小型的。因为机帆为动力的美国海军正在艰苦节省这自己为数不多的军费。从1868到现在,七年时间了,美国国会由于预料近期不会发生战争,拨给海军的经费仅能勉强维持现有舰船的人员配备和在航能力。紧缩的预算使海军的日常操作和军官编制受到严格限制。只要不是特殊情况,军官们都被命令使用帆航行,如果他们启动蒸汽机必须在航海日志上用红笔填写,并注明原因。随着老船的报废而又没有新的舰船服役,海军需要的军官减少了。晋升近乎停滞,整个美国海军当中,三四十岁的尉级军官变得很普遍。这几年来海军学校毕业的军校生只有10个人得到任用,其余的都是发下一笔遣散费责令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