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论兵(1 / 2)

“杀!”在离敌军的阵营还有大约三百米的时候,信刻突然将马头一偏,避开对方长枪如林的厚实的步兵方阵中军,如同旋风一般杀入了对方防守相对薄弱的侧翼。而敌军的统领很显然没有想到对方会率先攻击己方防守力量最为厚实的步兵方阵,因此防守上难免有些疏忽。特别是信刻的大军直接杀向了己方的侧翼,更是出乎他的预料。饶是曼丹的禁卫兵团向来精锐,但是在信刻狂风骤雨一般的攻击之下,侧翼的防线登时就告崩溃。而失去了阵型的步兵对于骑兵来说,根本就不具有任何的威胁力。信刻率领着他的七千骑兵,横冲直闯之下,居然一举将曼丹步兵的右翼彻底击溃。

好在这个步兵统领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一见形势不对,立刻将步兵本阵和已经溃散了的右翼分隔了开来。而两翼的骑兵见状,也加快了两面包抄的速度。因此当信刻绞杀了对方右翼数千人的步兵方阵之后,对方又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包围圈。

“兄弟们跟我冲啊!”信刻的双刃战斧高高一举,声如雷霆的吼道,然后有意识地驱赶着刚才被击溃了的敌军步兵朝着已经重新稳住了阵脚的敌军赶去。信刻虽然耿直豪爽,但是他在军事上的天赋却是毋庸置疑的。他明白以自己手中的七千骑兵,面对着十倍于己方的强敌,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己方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在士气上压过对方,然后将对方的建制彻底的击碎。因为只要让对方形成了完整的防御阵型,那他的七千骑兵就必然死无葬身之地。只是他的心中还有一丝疑惑,曼丹的禁卫兵团不是出动了八万人吗?怎么出现在战场上的却没有这个数字?

在信刻有意识的驱赶下,右翼残存的上千敌军不得不朝着己方的防御阵地溃败。而面对着这些本来就是情同手足的战友,步兵方阵的士兵们明显有一些犹豫。原本防守森严的步兵方阵也因此而露出了几个缺口。信刻敏锐的抓住了这几个缺口,双刃战斧一挥,七千骑兵登时有如找到了宣泄口的洪水,以一往无前之势直接冲进了对方的阵型。在河套骑兵锋利的斩马刀下,无数的曼丹士兵还来不及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已经倒在了马蹄之下。然而,禁卫兵团毕竟是曼丹王朝最为精锐的军队,虽然信刻来势汹汹,但是他们依然毫无畏惧。前面的士兵刚刚才倒下,后面的士兵已经顶了上来。并不算森严的长枪阵恍如一道道的韭菜,割了一茬又是一茬,然而就是割他不完。而对方的步兵统领很显然是一个精通兵法的人,虽然他的手中原本的三万士兵只剩下两万人不到,但就是这仅有的两万人,却被他巧妙运用的层层设防,在信刻的面前形成了至少五道的防御阵地。每一次从最前沿退下来的士兵,都被他安插到了最后一道防线之后,而两翼的骑兵也疯狂地冲击着信刻的骑兵侧翼。信刻的大军虽然还保持着一往无前的冲击势头,但是大军的力量却在这无休止的混战中逐渐消耗。

信刻的心中一阵烦躁,轻骑兵最为恐惧的就是步兵的纵深防御阵型,如果不能将对方的阵型打乱,那轻骑兵防守森严的长枪方阵无疑是一种自杀。当然,他现在还占据着战场的主动,只是这种主动已经岌岌可危。凭借着雄厚的兵力优势,对方完全可以对自己形成压倒性的攻击。尤其是在两边夹击自己侧翼和跟在自己尾巴上的骑兵,就像是一道道血槽,迅速的将自己的鲜血放光,然后如同剥笋一般,慢慢地将自己绞杀。血杀和奉敬的大军还在数十里之外,虽然骑兵只要一个小时就能够赶到,但就是这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却足以让自己的这七千骑兵全军覆没。

久战不下,久攻不克,这对一支军队的士气的影响无疑是极其严重的。尤其是身处于重围之中,不管你朝着哪个方向突围,不管你杀伤了多少敌军,但是周围依然是密密麻麻的敌人。饶是河套骑兵都是心志坚定之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泛起了一股深深的无力感。他们虽然还保持着拼死一战的勇气,但是却已经丧失了一往无前神阻杀神的豪气。

战场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包上,一众亲兵中两个男子负手而立。

“卡辛巴斯元帅,敌军已经身陷重围,全军覆没只是时间的问题。元帅果然是用兵如神。”说话的那人一脸的彪悍,却是曼丹禁卫兵团的兵团长耶律明煌。

“二王子殿下,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支军队。他们能够以微弱的兵力硬撼我们防守森严的步兵阵地,并且一直处于上风,这说明他们的将领具有敏锐的目光和骁勇的武力,他们的战士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战力。虽然陷入重围,但是他们的阵型一直没有打乱。如此的精锐之师,哪里有那么容易被消灭?”卡辛巴斯摇了摇头说道。

“他们现在就只有四千骑兵不到,小王实在想不出有重视他们的理由。”耶律明煌不以为意地说道。

“二王子殿下,兵力永远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因素。对于一个真正名将来说,除非是实力不相上下的对手,兵力始终只是一个次要因素。想当初西楚霸王横扫天朝的万里疆域,而手下士兵最多的时候不超过十万。彭城一战,三万疲惫之卒对上名帅韩信养精蓄锐的六十万大军,结果斩首数十万,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如果兵力真的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因素,那么历史上也就不会发生那么多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百战名将了。只要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有合适的将领,即使只有一百兵力,也能够发挥出十万大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