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地问题就出在这里,若是柔佛资政局想要与谅山一争高下,培养自己的生产工坊,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谅山的商品征收高额的关税,本土的柔佛布虽然质量差,成本高,而谅山布若是征收一倍的税收,那么谅山布的价格便免不了居高不下,柔佛本地的布匹便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得以生存,只要慢慢培养,随着时间推移,十年二十年之后,自然能迎头赶上谅山布的水平。
可是一旦柔佛非但没有加高关税,却是反其道而行,那么谅山布的价格出现在柔佛市场上价格将更加低廉,表面上看,买谅山布的柔佛人虽然短期得利,可是长期看,却是对柔佛的一种损害,这不但使柔佛的主动权交在了谅山手里,不得不仰谅山的鼻息,让谅山的生产财阀借此大赚特赚,并且在柔佛形成垄断的市场,而且大大的打击了本土生产财阀,今日柔佛的生产本就已经落后,若是再放任这种事发生,那么长此以往,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时,却已发现谅山的各行各业早已一骑绝尘,想要追赶,难如登天,除了乖乖作为附庸,成为谅山商品的倾销基地和原料的生产地之外,几乎不会有任何选择。
谅山的生产商们,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制定盟约时,生产商们就已开始对公府进行游说,而作为代表谅山财阀利益的郝家,自然也不会客气。
这场盟约,决定的极有可能是一百年,乃至于三百年后柔佛的国运,而对于柔佛来说,却并没有真正体会到这场危机,由大量柔佛资政局派遣的使节团抵达,其中超过半数以上,都是华人,大家显得极为亲昵,郝政亲自迎接,做足了姿态,旋即便是接风洗尘,随后便是命人带着他们游览谅山各地,而真正的谈判,其实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柔佛国的使节对于所有条件,几乎是全盘接受,而且完全没有拖泥带水。
这个结果,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谅山有此成就的今日,其实明眼人都明白,双方互免关税,某种意义来说,是甘愿让柔佛自动成为谅山的附庸,彻底沦为谅山的经济殖民地。
可是仔细一想,有人顿有所悟了,谅山资政局充斥的都是一群生产财阀,这些财阀的利益主张,都是无休止的扩大需求市场,他们对未来有很大的远景,有长足的规划,甚至极为不安分,乃至于四处煽风点火,四处渗透,唯恐天下不乱,其实他们要的,无非就是扩大市场,而这世上,哪里有战争征服得到市场更让人惬意。
可是柔佛的资政局,充斥的却绝大多数都是买办财阀,这些人主要的买卖,都是为谅山提供原料,同时将谅山的各种商品带去柔佛销售,对于他们来说,若是通商自由,双方将关税降至最低,对他们才最是有利,至于增加关税,反而妨碍了他们的利益。
同样是资政局,又同样都是商贾左右政局,可是利益的方向,竟是相反,所产生的效果却是截然不同,说来也是有些可笑。
至于其他的条款,比如谅山将以保护新柔佛的名义驻扎一支军马,并且将在柔佛招募一支由郝家控制的模范营,这事儿也是出奇一致,得到了使节们的认可,他们并不担心谅山的兼并,真正担心的,反而是被他们打压下去的王党,他们心里深知,若没有郝家在背后使力,以他们的实力,是断然不可能战胜王党的,为了防止王党复辟,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与郝家绑在一起,甚至于使节们纷纷进言,说是在柔佛资政局,众人表决之后,通过了一项条令,柔佛资政局鉴于郝家对新柔佛贡献,决心尊郝政为柔佛摄政,郝家世代,都有参议新柔佛政务的决定,郝家甚至可以委派人员,为柔佛资政局永久资政,参知新柔佛军政事务。
自然,这个摄政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可是以郝家将来对新柔佛的影响,也未必不能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