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石也是闲着无事,心情又好,叫了和尚过来,瞅着和尚故作镇定的样子,有点好笑。
遂把酒杯推了推,示意和尚喝酒……
和尚嘴里有点发苦,不过还是摇头道:“多谢国公,贫僧从不饮酒。”
赵石就笑,“我见过不少和尚,守清规戒律的可不多……”
这和尚确实多话,闻言,几乎没有思索,嘴上便答道:“我佛弟子,不饮酒,不食荤腥,无他,表虔诚之意尔,但有些大德僧人,不需口诵真言,不需默坐礼佛,心中自有佛祖真身,如此,便也不需守那世间清规戒律,但贫僧修持未够,若饮了酒,吃了肉,便是自远于佛,再称不得佛门弟子了。”
这话听着像是歪理,诡辩之言,但人家和尚和读书人一样,都很有辩论的兴趣。
读书人叫辩难,和尚这里就叫论法,打禅机。
所以,这话也就不能从表面理解。
人家说的真正的意思是,这些清规戒律不是佛祖定的,所以,佛祖没错,错的是世人而已。
明着看,回答的有些似是而非,但实际上,机巧之处也就在这里,因为他看出了赵石对佛祖有着轻蔑之意。
但这∝样含义艰深的对话,他算是找错人了。
赵石笑笑,拿起杯子,饮了一口,笑容敛去,若是和尚饮了这杯酒,他即便心中有所鄙夷,但也就算了。真小人和伪君子之间。他显然更喜欢前者。
但听了这狡辩之言。心里不喜,便要给和尚点刺激了。
“和尚即守清规,但为何这座园林会在寺庙名下?你可别跟我说,和尚不贪财,只是给佛祖找个歇脚的地方啊……”
老僧还算沉得住气,不过心里是不是如表面那般镇定就只有他自己和佛祖知道了。
“国公言重了,善信之纳,其意甚诚。不受则恐,受之则安,非我佛弟子贪图财货也……再之,此园不禁行人,不拒善信,往来皆宜,而国公一到,行人禁绝,诸人退避,如此说来。此园,如今乃国公之私产也……”
赵石扬了扬眉。还是那句话,论起言辞便给来,就算再来几个晋国公,可能也非是老僧对手。
讲道理这事,只要不动拳头,你拳头再大,也是没用。
赵石会抡拳头吗,显然不会,犯不上,别说他只是闲来无事,想逗弄下人,就算他想找个由头收拾人,也不会拿这个老和尚开刀。
其实,老和尚说完了,也后悔了。
他在寺庙里,辈分很高,但一天主持也没做过,就是因为他管不住自己这张嘴。
较真起来,佛家五戒,他犯的就是妄语之戒。
他也知道自己话多,但他天性如此,怎么也改不掉,年轻时,更曾有与年轻的读书人辩论佛法,让三个士子恼羞成怒,对他饱以老拳的经历。
不过如今年岁老大,修行日久之下,已经没了多少年轻时的锐利。
但临到有了对手的时候,还是有着多嘴的毛病。
就像现在,这等反诘之语,几乎是脱口而出,这和他有点紧张不无关系。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在心里先念了遍佛,然后才忐忑的瞅了一眼眼前这位大秦权贵。
让他心一下落下来的是,赵石轻轻点下了下头,还呵呵笑了起来。
“老和尚说的到也不错,但事情不能这么说,你们有清规戒律,我辈中人也有一定之规,你们和尚喝点酒,吃点肉,最多最多也就是赶出佛门,不当和尚罢了,我这里的规矩要是乱了,那是要掉脑袋的。”
赵石嘿嘿一笑,瞅着老和尚接着道:“就像现在,若是不禁行人,混进来一二欲要图谋不轨之人,怕是过后,即便我想网开一面,也是不成,你这佛门清净之地,就要成修罗鬼蜮了……”
老和尚立即赔笑,心底里却冒出了点寒气儿。
不因为言语有多骇人,而是那眼神儿实在有点渗人。
而老和尚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位可怕的大秦权贵,只有在兴致好的时候,才会偶尔逗弄一下不相干的人。
因为赵石其人,从来不会认为言语上的威胁能够有多大威力,就像两军对持,不会有人想着先理论一番再开战,因为刀已出鞘,箭已在弦,什么道理在那个时候,都无任何意义,打过了,才知道道理在哪边儿。
至于老和尚这样的小人物,更不会得到什么特殊的待遇。
这就像小孩看到一只蚂蚁,来了兴致就上去拨弄几下,没了兴趣,转身也就走了,不过,更可能的是,兴趣比较特别,找到蚂蚁洞,往里面灌上一盆热水,看看能不能把蚂蚁都弄死……
这其实就是大人物,古人都说伴君如伴虎,其实,像赵石这样的人,又有几个人能清楚的知道他在想什么,又会做什么呢?
现在,老和尚就是那只蚂蚁,赵石就是那个来了兴致的孩子。
刚才老和尚有一句不对,或者正值赵石心情不好,可能就会有一番风波。
但实际上,赵石没当回事,老和尚回答虽然有点放肆,也没让赵石起了别的心思,不然的话,他寄身的那间小庙,还能不能存于世上,也就在赵石一念之间了。
“明日我要启程西去,你收拾一下行装,随我一道启程,你可愿意?”
老和尚明显愣了愣,不过随即就明白了过来,这是自家医术惹的祸,连忙道:“贫僧老矣,怕是……不耐旅途劳累。反而会给国公添麻烦……”
赵石没说话。老和尚根本不知道他的为人。这话既然说出来了,就不会收回去,一个和尚也远没那个让他收回成命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