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教诲(2 / 2)

将血 河边草 1670 字 1天前

他没说的是,赵石还娶了人家的女儿,这要是在大秦,和**其实也差不多了,到是胡人那边,好像不怎么在乎。

赵石呵呵一笑,“不错,我这位结义兄弟怎么说呢,有点优柔寡断,远不如他父亲心狠手辣,但旁的也就没什么了。”

“这人自小就是厮杀中长大,心性坚毅,作战勇猛,和其他蒙古人没什么两样,信奉的除了长生天之外,就只有他们手中的弯刀和战马。”

“这样一个人……殿下护卫林立,他自然不会伤害到殿下,但殿下年纪幼小,在本身而言,是震慑不住他这样崇尚力量的家伙的。”

“草原会盟,是展示自己强大的盛会,每一个召开盟会的人,都身份尊贵,而且,还要做好,谁敢于盟会上挑衅,就杀掉他的准备,之后,还要带兵平灭其部族,以为威慑。”

“殿下做好这样的准备了吗?如果要说谁会在盟会上挑衅殿下的威严,那么就会是桑昆无疑,杀掉一个桑昆,那么克烈部就是大秦的敌人,木华黎会带兵攻打克烈部,不用想,克烈部定会向蒙古诸部求援,到时候,草原上风起云涌,将演变成乃蛮部和鞑靼诸部跟蒙古诸部的战争。”

“如果我大秦能全力助战,用兵东北,蒙古诸部自不能抵挡,但中原未定,木华黎孤悬于外,说句丧气话,蒙古诸部的兵锋,他挡不住。”

“话说回来,如果在桑昆出言不逊的时候,殿下没有杀掉他,那我大秦的威严,必定受损,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但各部离心,必自此而始,草原胡人可没有什么忠君之心,软弱可欺的盟会主人,不会让他们信服……”

说到这里,赵石瞅着已经十分不自在的李珀笑了笑,“十年之后,殿下或可召草原诸部首领,射猎于云外,但现在……”

赵石摇了摇头,“现在不成,殿下去了,又没做好大动干戈的准备,所以只会让胡人以为软弱可欺,甚至于一些家伙会感到受到了侮辱,既然如此,殿下又何必逞强呢?”

“以殿下如今的年纪,其实正应该熟悉政务,勤练弓马,不必和胡人那等粗野之辈一般见识,即便逞了一时之快,也于殿下无益。”

话不怎么中听,但他身为太子少傅,如今权势,朝野内外,再无臣僚可及,所以,话说到如此地步,也算仁至义尽了。

李珀此时背后已经出了一层薄汗,在他眼中,一次简单的会盟,应该是大秦宣示威严于草原各部的大好机会,顺便,也能让他这个东宫太子的位置更加稳固。

却想不到还有这么一篇文章在等着,一旦想及因自己之故,北边起了乱事,又或者是干脆在盟会上受辱,李珀也是后怕不已。

再也无法安坐于席,没等赵石话说完,便已起身立在一旁,赵石话音方落,他这里躬身一礼,道:“学生险些犯下大错,多亏老师阻之,学生受教了。”

崔晋自然也早早站起来,陪在了一旁,心里则想着,晋国公不愧是晋国公,领军之能,冠于群伦不说,广就对北方边事的见识而言,遍观朝野内外,也当是无人能及。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古人诚不欺我也。

实际上,这也不是赵石见识有多广博,见地有多深的问题,这正是封建集权制的最大的一个弊端所在。

权力集于大秦京师,随着疆域的开拓,京师之地,会显得越来越闭塞,朝中臣子,多有外间任职经历不假,但在京师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年,外间事早已时过境迁,闭塞也由此而生……

尤其是边事上,在朝堂政争,各方利益的争夺以及一些各式各样的心理的作用下,朝廷政令往往会出现偏差,而在后人看来,一些有如胡闹般的政令也就出现了,而究其根里,这些玩笑般的政令背后,却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原因的。

同时,你会发现,昏聩这个词儿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无数精明的计较,而远在千里之外的边事得失,在这种精明的计较当中,往往都会被放在最后。

这是封建王朝的痼疾,在这样一个时代,几乎无法解决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