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韦州(六)(1 / 2)

将血 河边草 1649 字 21小时前

赵石并没有再说什么废话,也许张贤想要闲话一番,再说正事,但这里乃伐夏大军中路军的中军大帐,赵石没那么多的工夫浪费在旁的事情上面。

不等张贤再开口说话,赵石已经收敛了笑容,沉声道:“张大人远道而来,为的恐怕不只是公事吧?算起来,咱们也不是外人,有什么话尽说无妨……”

张贤明显的噎了噎,眼睛眨了半天,却一个字也没说出口,在之前,他已经想好了一套一套的说辞,但真要被这么直接问起,他才猛然发觉,之前的那些说辞,用在此时,都不妥当。

换句话说,他想到的是,能与大将军赵石深谈一番,循序渐进,你来我往,这样一来,不但能让气氛和缓亲近,也可以用隐晦之说辞,成彼此之默契。

但这么直接开口,他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言语,来表述他的目的所在,许多事情,并不能直接宣之于口,不然的话,非但落下把柄在旁人手上,一旦谈崩了,也会让双方没有转圜的余地。

片刻过后,典农使大人才勉强挤出了些笑容,“知晓大将军军务繁忙,下官不敢多做打扰,只是家父捎了书信……不如这样,等大将军有了闲暇,下官再来拜见……”

赵石眯了眯眼睛,“战事在即,怕是闲暇之时不多,再有,张大人乃秦川北路典农使,亲身来此,还可说操劳于国事。但常驻军前。怕是有所不妥吧?”

几句话下来。意思其实已经非常清楚了,实际上,若是换了旁人,赵石定会让他把话说清楚,再做理会……

但西北张家的人,他愿意给其留点颜面,先就将自己的姿态摆了出来,在他而言。如此已是仁至义尽。

但张贤此行,所求甚大,自己也并非没有底气,不说族中有人支持,而且,在他想来,就算张承知晓此事,也应该明白他的苦心才对。

再有,西北张氏于大将军赵石有恩,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要知道,长安之乱时。大将军赵石向西北求援,西北张氏是出了兵的,可以说,算是解大将军赵石于危难之间。

而且,西北张氏,乃西北第一等的豪族,如今在西北军中根深蒂固,与大将军赵石一内一外,互为表里,正应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而他所要提的要求,大将军赵石断没有拒绝的道理……

只是他没想到,对方会如此冷淡,没几句话的工夫,就已经将路堵死了,连一次深谈的机会都不给他。

愕然之后,心中便是大恼。

也是如今西北张氏势大,给了族中许多人过分的信心,加上头一次见面,常年身在西北,颇为闭塞的张氏中人,没几个亲眼见过大将军赵石率领千军万马征战沙场时的威风以及那血淋淋的手段。

兼且,因为见的是张氏族人,所以赵石态度分外和缓内敛,竟也给了张贤几分错觉。

种种原因交杂,反正,典农使大人丝毫没觉着这已经是大将军赵石极力给了他一个台阶,恼怒之余,一下便将脸沉了下来,抱拳道:“家父尝言,大将军世之豪杰,恩怨分明……嘿,今日一见……”

说到这里,张贤还摇了摇头,“竟是连听一听我张家的话,也不愿意吗?”

这话连讥讽带挖苦,真如对自己子侄一般了,而且,话里话外,也满是赵石知恩不报的意思……要是张祖知晓自家儿子这么当着赵石的面,**裸的讨要人情,怕不当即就得气死在床榻之上。

赵石此时却是脸上笑意大盛,眸光却渐渐冷漠了下来,如果明白他脾气的人,一定会毛骨悚然……

“张家……嘿,张家要跟我说什么呢,嗯,一会还有军议,张大人不妨长话短说,我赵某人豪杰不敢当,恩怨分明嘛,到还能称得上的。”

虽然张贤觉着话说的有些拧了,恐怕有些不妙,但心底里,不免有些大将军赵柱国声名赫赫,其实也不过如此,还不是让咱拿话将住了不是,心里便有些隐隐的畅快。

这般一来,胆子却也越发的大了,仰起头,直视赵石便道:“我西北张氏世代从军,自家父起,权领西北镇军,镇边二十余载,其间风霜雨雪,战阵杀伐,不足为外人道也……而我西北张氏,埋骨沙场者,不知凡几。”

“家父曾言,西北缺粮缺马,若能率兵破银夏诸州,收西夏河南地为己有,则天下诸国,皆不足为惧也……而今大将军领兵伐夏,西北张氏愿随翼尾,以大将军马首是瞻……此战过后,更愿为大秦牧马屯田,以备将来征战中原之用。”

听了这些话,赵石也就全然了解了这位张氏族亲,秦川北路典农使大人来到军前的目的了。

好大的胃口,这是赵石头一个想法,西夏河南地产马,银夏诸州产粮,这是一块宝地,大秦得之,很可能要在这里设一路或者两路,来管辖其地……

而这些地方一旦归秦,延州,庆阳等地,实际上也就失去了以往边塞的地位,多数要沦为粮草转运之地,就像如今的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