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宣旨(1 / 2)

将血 河边草 2157 字 20小时前

宣旨的是个太监,赵石也见过,毕竟这些年常于宫中行走,宫中大大小小的太监虽多,但管事的其实也就那么几个,而能来河中宣旨,地位不会太高,但总不至于太低就是了,自然是熟面孔。

但宫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等闲人哪里弄的明白?也就是脸熟而已,谈不上什么了解。

这位冻的脸青唇白的大太监表现的也是中规中矩,与各人不远不近,板着一张脸,照本宣科的宣读圣旨。

开始也没什么出奇的,都在人意料之中,歌功颂德之言,抚慰众军之词,华丽是华丽,却也就那么回事,朝廷叙功,也少有在圣旨上细说的。

之后便是诏大将军赵石回朝叙功,其他诸将封赏,还要等兵部行文,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也不细说。

出人意料的地方在后面,观军容使段德迁河中抚慰使,总理河中政事,礼部侍郎王正清迁河中督察使,协理河中政务。

晋杜山虎为镇声将军,兵部郎中,河中处置使,总理河中军务。

设河中镇军,张锋聚任汾州指挥使,河中镇军副指挥使,镇守汾州。

大将军赵石卸猛虎武胜军指挥使一职,由副指挥使种怀玉接任,种怀玉晋扬威将军,河中镇军副指挥使,率兵镇临汾。

段德可谓是惊喜交加,没想到峰回路转,最终竟是得了天大的好处,一地抚臣,就这么落在了自家头上,事前一点风声也没有,颇有大为常理的地方。

一般说来,像这样的地方大员,必定是先进京述职,面见陛下,得听教诲之后,才会由中书行文任命。而今却是拉壮丁般将他推了上去,不但官位晋了半品里面的好处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明白的。

河中虽然残破,又有金人虎视眈眈,但越是这样的地方。才是施展才干的好地方。

他这里心中惊喜。几乎不能自抑,而王正清那边,虽紧紧绷着一张脸,但眼角眉梢的喜色。却并不比他少了,只是这边厢却多出了几分不甘和无奈罢了。

王家要是本是主政河中,奈何,却让段德适逢其会得了这么个大便宜,唉。世家大族,表面光鲜,但在朝野之间如履薄冰的艰辛,外人哪里又能明白?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世家子弟,在景兴一朝,想要兴旺门楣,却又谈何容易?

不过场中除了他们两人,其他加官进爵的却疏无半点喜色。虽未露出半点愤愤不平之色出来,但目光却都瞅向了跪在头里的大将军赵石。

可不是嘛,论起功劳来,在场中人,谁又能比得上赵石?但这旨意。却是赵石在河中的权柄剥了个干干净净,也许回京之后另有封赏,但旨意中的猜忌之意却是清清楚楚,这些人都是赵石心腹。心里哪里舒服得了?

赵石此时虽面无表情,但心头也已升起了几分怒火。隐隐的,一丝不祥的预感也如影随形般萦绕不去。

再回想起这一路至今,拥立之功立下,却立马被遣去潼关,几番生死,立功还朝,接下来平蜀之战,却只得了个传旨钦差的名头,到也算适逢其会,尽心竭力,才立下了平蜀大功。

但接下来呢,卸了羽林左卫指挥使一职不说,在长安一呆就是数载,还挂了个狗屁的羽林中郎将的虚衔,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将武学建成,又逢战事,还未出征,武学祭酒的职位就交给了旁人,不说中间还有平定羽林左卫兵变之功,到了潼关,嘿,却只能是一路偏师。

而今血战数场,终是占了河中,更逼得金人遣使求和,可就这么轻飘飘的一张纸,就削去了自己所有权柄,真真是让人心寒到了极处,好好好,咱就回长安瞧瞧,什么在等着自己。

宣旨太监也感觉到了气氛不对,加快了语速,其实也就剩下最后几句了,是要大将军赵石护送金人求和使节回京。

等到念完了圣旨,将圣旨托着交到赵石手中,脸上笑的已经和花儿似的了,并一把掺住赵石的胳膊,“大将军劳苦功高地上凉,快起来,快起来”

说着也不顾身份,弯下腰,为赵石掸了掸膝盖上的尘土。

赵石如今城府日深一日,虽心里不舒服的厉害,却还是笑了出来,一把抓住对方的肩膀,硬生生将这位大太监给拎了起来。

“这个可不敢当,公公怎么称呼?”

“奴婢王诚,表字定言,若大将军不嫌弃,直呼奴婢表字便是。”一边谄笑说着,一边动了动肩膀,但只觉对方一只大手如铁钩般抓住自己肩头,纹丝没动,眼底不由闪过几分惧色。

早就知晓这位大将军的凶名,在宫中也见过几次,也从未敢上前搭过话,这次来河中宣旨,本就是宫中诸人眼中一等一的苦差,也就是他这人老实,才被大家伙儿推了出来,途中也打定主意,什么宣旨钦差,可断断做不得准儿,尤其是在那位大将军的面前。

但这圣旨。唉,老天爷保佑,这位大将军千万别将一腔邪火儿发在他身上才好。

之后设宴便是为宣旨钦差接风,这位王公公更是丝毫不敢拿大,胆战心惊间,是酒到杯干,不一乎,就将自己灌的烂醉,连临行前陛下嘱咐的敦请大将军上路的话都没敢说,直接昏天胡地的被人抬了下去安置。

接着段德,王正清两人也以不胜酒力为由退席,赵石挥退众将,只留下几个心腹说话。

“大帅,今后如何,我等唯你马首是瞻便是。”

本有许多话要说,但最终,杜山虎还是只来了这么一句,两人多年相交,不必多说什么,其他人也是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