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改革科举(第六更)(1 / 2)

大唐神级太子 尽焚 1220 字 19小时前

“陛下,儿臣对于教育还有一个想法。一个能改变大唐之未来的想法!”

李承乾的声音十分响亮,让全场所有人都听得明明白白的。那么他对于教育是有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呢?和大唐未来又是有相关的想法?

在场的二百来人同时也觉得十分神奇,同时又是好奇得很,要知道他们经常在外面听说太子的能力十分之强,是一个不甘于现有状况的存在,是一个改革者。

从之前的种咱表现上来看,李承乾的所做所为,得了民心又让万民崇拜。

“高明的想法一定是十分独特的存在,妾身想听听。”

长孙皇后如此说道。

一边的李孝常直接停下了侍奉这二百来人,也在那里专心的听着,甚至走出了人群。

“朕也想听听高明对于教育有何看法。”

教育是为国之本,为整个国家提供可用之才,让整个国家运转起来。教育做得好,那么国家就可能好。

李承乾要做就要惊天动地的去做,所以当他说出两个字时,众人轰然。

“儿臣要对科举进行大改革!”

科举!二字一出,果然,所有人都为之沸腾,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李承乾的敢做敢为,让所有人都敬佩,但这次却要拿科举下手,可谓是胆子十分之大啊。

当然,他敢这么做一定是有他的道理存在。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1、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2、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参考者为秀才,考中的为举人,可称老爷。

3、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进行的,时间是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地点在京城礼部官衙,举人参加,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合格的统称进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人们对于李承乾的决定投之以惊诧之目光,但多的是震惊,为什么要对科举改革?改革之后有什么好处?什么时候开始?会不会对一些人有了重大的变化?

等等一切疑问在人们的脑海之中升腾而起。

而且想要改这科举那无疑是十分之难,如果李世民同意了,还世家会同意吗?

他会不会有逆反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