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直到英文字母已经有些看不清了,鲁盼儿才恋恋不舍地合上书,“我很喜欢思嘉,也喜欢学英语。”更喜欢跟杨老师一起读书。
“有空儿我们再接读,不用着急,慢慢读。”杨瑾又一次送鲁盼儿回家,“虽然生活中有许多无奈的事,但是我们读读书,心情就会特别宁静。”
这大半年的时间,鲁盼儿一直很忙碌,她支撑住了鲁家,跃进、丰收和丰美都平平安安地上着学;她做缝纫活儿挣钱;她回绝了万红宇;她努力插秧让吴队长不得不给自己十工分;她看到社员们去修水渠特别思念爸爸妈妈,在夜里伤心地哭了几次……这一会儿,她才真正平静了,原来杨老师是用这种方法安慰自己。
鲁盼儿郑重地点了点头,“我懂了。”
“不管将来做什么,都别忘记抽出些时间读读书。”
“我们以后时常在一起读书吧。”
“那我们就约好了,谁也不许反悔呀。”
原来杨老师也喜欢跟自己在一起读书呢,鲁盼儿就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反悔!”
“好,我也一辈子不反悔。”
鲁盼儿开心地回了家,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意呢,以后总能跟杨老师一起读书了,真是幸福呀。
到了七月中,学校放假,杨老师也要去工地修水渠。
不过他走前与鲁盼儿把那本《gone with the d》抄了几十页,然后将书留给鲁盼儿,他带着抄本,“一起读书并不一定是面对面,我们分别再两个地方读书,也不算违反诺言。”
鲁盼儿觉得很对,“这样我们谁也没反悔。”每天做了缝纫活儿之后,她就会打开书和词典看上一段儿。
书果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她觉得愉快而幸福。
不过,鲁盼儿还是想去参加挖水渠。
那样就能看到杨老师了,也许他们还能在一起读书。
鲁盼儿打算好了,只等跃进回来,就让他照顾家,自己去工地。
跃进长大了,在家带着丰收丰美自己放心。
等啊等,跃进总算回来了,高中放假比小学足足晚了好几天。
跃进一回家先去了自留地和园子忙活着——今年家里不种烟叶,他改种了花生和黄豆,只怕种不好,十分精心。
因此直到晚饭时鲁盼儿才跟他说上话,“虽然我们家不派人参加也没什么,可是我还是想去。修水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对我们家里来说,多挣些工分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到年底分粮食的时候就能少交些钱。你留在家里打理自留地和园子,照看丰收丰美。”
“嗯。”
原以为跃进一定会反对的,没想到这么顺利,鲁盼儿就又说:告诉他,“你在家要多看书——你知道吗?杨老师说的一点儿也没错,今年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果然多了,而且还是通过考试挑成绩最好的。”
跃进在高中也听到今年招收工农兵大学生增加了考试,老师们都用这件事鼓励大家呢,马上点头说:“姐,我今年期末考第一,与许琴并列。”
“我就知道你能行的!”鲁盼儿高兴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他越来越高了,自己都快拍不到他的肩膀了,很欣慰地说:“你早点睡吧,今晚我把手头旧布做完,就收起缝纫机。”
“我还不困——刚刚在村口遇到了陈建国,让我去他家里说说话,我过去坐一会儿。”
跃进和建国是从小长到大的朋友,在建国退学前他们一直没有分开过,鲁盼儿就点头,“去吧,顺便告诉陈婶儿我明天去工地了。”
“知道了。”
跃进很懂分寸,在陈家玩了没多久就回来了。鲁盼儿做好了缝纫活儿时他已经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鲁盼儿看到纸条儿才知道他和陈建国跑了。
第59章 不告而别
鲁盼儿与陈婶儿见面后,将知道的情况一说, 再根据跃进和建国留下的纸条推测, 昨晚他们俩在村口就遇到了, 晚上又在陈家商量, 夜里分别悄悄收拾了衣服, 打包了行李,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去了工地。
跃进是替自己去工地;而建国呢,他一直要去, 可是陈婶儿不答应, 如今两人一拍即合, 干脆来个不告而别。
鲁盼儿气坏了,推了自行车就要出门, “我去把他们抓回来!”
前些日子陈婶儿天天与建国为了去工地的事生气,此时倒没那么气了,“你总得先吃了饭再去呀。”
“他们已经走了两个多小时了, 再吃饭就来不及抓他们回来了。”
“现在也来不及了,算时间他们已经在工地干上活儿了。”
是这样。可是鲁盼儿还是要去工地,“干上活儿也不行, 我就是要把跃进抓回来!”
“你能抓得回来吗?他比你跑得快, 也有劲儿多了。”
还真是, 跃进不再是跟在自己身后, 说什么都听的小孩儿了, 他长成大小伙子,有自己的主意了。鲁盼儿泄了气, “陈婶儿,那你就不管建国了?”
“儿大不由娘,管也管不了了。”
“陈婶儿,你怎么变了?”
“我是没办法了呀。”陈婶儿平静地说:“我们先吃了饭,看看他们忘记什么了没有,收拾好了送到工地去。”
这时候丰收和丰美也醒了,懵懵懂懂地问:“姐,怎么了?”
鲁盼儿无奈,只得依陈婶儿所说先带丰收丰美吃饭,然后检查了跃进的东西——毕竟住校一年了,他收拾行李衣服都挺熟练的,什么也没有忘记。
这么一闹,初知道消息时的担心不由得散去了一多半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