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2 / 2)

那神情姿态,一看就是情场老手,很会讨女孩欢心的那种。

穆逸舟忽然担心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啧啧,你担心啥嘛[吃瓜][吃瓜]

第6章 真爱

童溪这趟出差去的是苏州,重点采访一位昆曲名家,顺道去个展览。

比起她以前整理过的那些相对冷门的非遗,昆曲的名气是毋庸置疑的,牡丹西厢几乎家喻户晓,a大讲堂里安排昆曲剧目演出时,也是场场爆满。

华丽婉转的唱腔,行云流水的身段,百听不厌,百看不腻。

相比其他传统剧种,昆曲也享受着更多的关注,学校里有昆曲赏析课程,有昆曲社,有学术研究和论坛活动,也屡屡站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交流发扬,成为亮眼的名片。但昆曲艺术的传承,仍然有许多困难,比如缺年轻人的关注和传袭,缺新鲜优秀的剧目。

一种艺术如果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它就只能是古老璀璨的遗产,而失去活在当下的生命力。

这是许多老艺术家的忧虑。

也是童溪她们努力解决的问题。

十月底的a市已经渐渐寒冷起来,隔着5小时高铁车程的苏州却不冷不热,温度刚好。

童溪跟同事飞奔到酒店,办好入住稍微收拾了下,赶紧去采访。

先生出身昆曲世家,待人很和气,童溪之前看过他演的戏,难得碰见当面采访的机会,有点追星成功的喜悦。采访持续了两三个小时,结束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她趁热打铁地整理稿件,等任务完成后洗个澡躺倒床上,已是半夜12点。

终于能安心睡觉了。

童溪美滋滋地捧着手机,睡前习惯性刷评论。

一本小说写完,就像一座房子修建完成,收获满足感和成就感之外,她还蛮喜欢看评论的——共鸣夸奖会让她开心,批评建议也能让她跳出来审视缺点和短处,接着磨炼技巧和文笔,碰上有趣的读者,还能触发点儿灵感出来。

但今晚看到评论后,她唇角的笑意却渐渐凝固。

连续二十多条评论,从免费章到v章,每一条都是带着负分的批评指责,齐刷刷地占满最新评论的界面,也有人回复纠正,几乎要吵起来。

这种情况童溪不是没遇到过。

她虽然算个学酥,却是在跟穆逸舟分手十分苦闷的时候才学着写小说来排遣的。写文这事情讲究天分,跟学历并不挂钩,她练了两年,如今写得还算好看,但也不是没毛病,碰到批评很正常。

但今晚这些却不同——

二十多条负分评论,看似在谈论文章的内容,实则故意歪曲,断章取义,骂男主渣女主贱,配角脑子有坑莫名其妙,情节没逻辑没常识,文笔弱智小学生,后悔买v不该浪费钱。

一眼扫过去,负能量扑面而来。

童溪:……

挑刺也可以,您好歹讲点道理呀。

这就算了,底下有好心的小天使帮着解释时,那人还立马反驳回去,看似在讨论,实则胡搅蛮缠,而后升级为吵架。

其直接结果就是糟心。

普通读者没那闲心,要真碰到雷点或者看着不爽,打个负分骂两句,最多去第一章 排个雷,就另找喜欢的去看了。哪怕挑刺,也是指出确实存在的问题,打负分的理由也能让人接受,不像这位,故意歪曲误导断章取义,一路锲而不舍地骂,说得跟真的似的。

文章完结后,一大堆养肥的读者开始看文,碰见这种糟心的评论,没准就有几个人被影响心情,直接不看了。

意图很明显。也不知道她是招谁恨了,让人花这么多功夫来添堵。

童溪揉了揉头发。

说不生气那是假的。

要是在职场碰见使这种阴招的人,她还能分析出正主儿刚一刚,毕竟利益相关的就那么些人,圈子有限。但隔着条网线,对方肆无忌惮,披个马甲就能卷土重来,她却查不到背后是谁,想pk都找不到正主儿。

真酸爽。

童溪头疼地闭眼,这一整天赶路工作写稿实在太累,沉重的眼皮一旦阖上,脑海里还没怎么琢磨这事儿,就沉沉睡了过去。

-

第二天早上,童溪是被巫文静的微信震醒的。

“快看你文下。”

“我的天,你的真爱又来了,是个土豪啊啊啊!”

两条消息之后是连着几张截图,齐刷刷的一排深水鱼雷。

童溪被她吓懵了:“????发生了什么?”

巫文静的语音很快回了过来,“不知道啊,我刚才刷完女神的更新顺便去你那儿溜达,结果就看见这一排,卧槽吓死我了。”

童溪也被吓到了。

半睁惺忪的睡眼打开app,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之极的id——euler。

之所以熟悉,是因为这位读者神出鬼没,给她的印象很深。

这位euler是童溪开始写文后没多久出现的,那时候她写的不算好,文下读者不多,euler没事就来扔几个雷,虽然没多留半个字的评论,却给了她不少鼓励。再后来童溪越写越顺手,euler会三五不时地捧场,以丢雷的形式。

偶尔童溪写脱手,招来批评,他就会格外热心地丢一堆雷,安抚她备受打击的小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