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迷蒙,寒生感觉到鼻腔处有点痒,不在意的用手揩拭了几下,擦断了白陀须的菌丝,他没有发现飘落的细如毫发的长丝。
抬头望了望天空,西北方浓厚的云层飘了过来,得抓紧时间了,他想。
寒生手握铁锨,将锨头插入棺盖上的缝隙中用力压下,随着“嘎吱吱”响声,已朽蚀的木板承受不住撬力破碎了。清理掉上面破碎的木屑,抓过手电筒朝黑洞洞的棺材里面照去。
一个长满白毛的人形物体静静的躺在棺材里……
寒生吓了一跳,这具千年古尸怎么长满了白毛?定睛细看时,不禁心中一凛,那些白毛竟然在生长!细如蛛丝的白毛直奔着盖板的缺口而来。眼角瞟向棺材角落,见到了一个长方形的木匣,约有三十几公分长,上面积满了细细的尘土。
此刻,他的心“噗嗵嗵”的直跳,随即小心翼翼的将铁锨伸过去铲起那木匣。当他抽回铁锨抓住木匣时,发现那些疯长的白色菌丝已经快要塞满了棺材,来不及细看那木匣,纵身爬上了土坑。
月光下,那些白陀须摇晃着伸出棺材,继续向空中攀升着。寒生见状大惊,赶紧放下木匣,操起铁锨拼命的往坑里填土,盖在那些白色的生物上。
当夜空中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时,墓坑已经完全被填平了,千年古墓未留下一丝痕迹,寒生擦去脸上的汗,终于松了一口气。
四下里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寒生揿动手电筒开关,灯丝一红然后就不亮了,电池终于耗尽。
雨越发大了,打得竹叶“簌簌”直响。寒生将木匣放入装有27块手骨的布袋,拎着铁锨摸黑往回走。竹林里的鬼火已然不见,摸着前行,不时地撞上粗大的毛竹,散落下一大堆雨滴。
一个时辰后,寒生才跌跌撞撞的回到了家。
大黄狗笨笨未如往常一样,似有恐惧的发出低嚎,颤抖着后退缩进堂屋的角落里。
寒生心中兴致勃勃,根本无心理睬笨笨的异样表情,走进西屋一看,父亲果真没有回来。
点燃了油灯,他来不及脱去湿透的衣裳,便迫不及待的从布袋里取出那只木匣,凑到油灯下细瞧。
木匣上的尘土已经被雨水冲刷掉了,露出黑红色的质地,这是一只紫檀木匣。匣子沉甸甸的,没有折页和扣锁,是一种滑盖匣,滑槽的边缘都封了火漆,起到隔潮和密封的作用。寒生试了试抽不动,便起身到灶间找把小刀,在灯下一点一点地抠去了封口火漆。他端坐着深吸了口气,然后小心翼翼的抽出滑盖……
匣子里面有一个白色的麻布包,看上去质地较粗糙,布包的上面摆着一张发黄的纸片,上有黑褐色的字迹。寒生小心的拿起纸片凑在油灯下,原来这是一封信,隶书写就,笔法苍劲古朴。他自幼看过一些古旧医书,所以大致认得,信上写道:
建安十三年秋白,丞相斩旉于许昌,旉于牢中托付《青囊经》一部及阴阳尺一把,谓“得此经者可活人”。吾乃吴徽州府婺源南山人士,今嘱后人此经随葬于耳,此经他日若得见天日,得经之人当悬壶以济世,切不可道其之来历,然父母子女亦不可言之,切记,不负旉之托也。魏黄初七年暮冬。
寒生越看越惊,冷汗自两颊流下。
他从小就听父亲说过,《青囊经》相传是三国时神医华佗所著,当时他被曹操囚于魏都许昌死牢内,自知命不久矣,便将毕生医术写成一本《青囊经》,交与狱卒冀望传于后世。狱卒偷偷带回家中,不料他的婆娘怕受牵连,便将其付之一炬,可惜一代神医毕生医术就此失传,那华佗单名一个“旉”字。
难道说,久已失传的华佗《青囊经》还在人世?
油灯下,寒生颤抖着手慢慢解开包袱皮……
布包一层层打开了,呈现在寒生眼前的是一叠颜色发黄的纸片,匣底斜躺着一把青色的尺子。纸张质地厚且粗糙,正反两面写满了蝇头小字,最上面的纸片开首处潦草的写着“青囊经”。
这就是《青囊经》么?记得念书时,课本中说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年间,是一种黄麻纸,而面前《青囊经》所用纸张却非黄麻所制,可能是蔡伦改良后的树皮纤维纸。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百姓流离失所,纸张在民间可是稀缺之物。华佗囚于狱中,只能东凑西凑到几张纸片,为节省以蝇头小字写就此经,更没有可能线装成册,看来这数十几张粗糙寒酸的纸片,必是华佗当年的手迹无疑。
寒生接着往下看,经中接下来所述,使得寒生确信这就是失传1700多年的《青囊经》。
上面记述着:麻沸散主用曼陀罗花,亦称风匣儿、山茄子,气味辛、温、毒,秋季采曼陀罗花,阴干。药用一升,另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热酒调服三钱,乃令既醉无所觉,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前洗,除去疾秽……。
寒生阅到此处,不觉血往上涌,热泪盈眶,“麻沸散”,这可是千百年来国医圣手、江湖郎中梦寐以求的方子啊。他知道,曼陀罗花即洋金花,国内野生分布甚广,这普通草药原来竟有如此妙用。
寒生如痴如醉的阅读下去,不知不觉鸡鸣三遍,天已经大亮了。
这时,大黄狗苯苯兀自轻吠了起来,有人站在院门口,扯开嗓门叫道:“朱医生,小队通知,今天各家开始迁坟啦。”
寒生紧忙把《青囊经》放入匣子,塞入被褥下面,然后揉了揉眼睛走出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