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战略优势(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784 字 20天前

当然,在这数年的谈判中,英国当局只是观察方,根本没有参与谈判的权利,谈判双方依然是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

谈判持续到一九五六年,才最终结束。

当然,中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这就是,英国有权组建实施正当防卫的国防军,但是军事力量将受到严格限制,比如总兵力不得超过二十万,海军战舰总吨位不得超过三十万吨、空军作战飞机总量不得超过八百架、陆军拥有的坦克等重型武器也受到了限制。更重要的是,英国不得拥有核武器,也不得把军事力量用于对外战争,只能在本土遭受侵略的情况下,英国才有调动与使用军事力量的权力,而在和平时期,英国的国防力量必须受占领军司令部制约,连最基本的人事任免与军费预算都得经占领军司令部批准之后才能实施。

显然,占领军司令部由中德意三方联合组建。

看上去,英国的军事力量依然受到了极为严格的限制,但是至少要比德意志第二帝国最初提出的要求退让了一大步。

更重要的是,英国由此成为了主权完整国家。

当然,这绝对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想要的结果。

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结果。

原因很简单,谈判进行到一九五六年的时候,英国国内的民怨已经非常大了,而且所有矛头都指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在这个时候做出让步,英国国内肯定会刮起反德风潮,而这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洲的形象会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会使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在努力推进的欧洲联合体受到重创。只有做出让步,德意志第二帝国才能够得到其他欧洲国家的信任与支持。

可以说,一九五六年是英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仅仅隔了不到一年,即一九五七年初,英国就与中国签署了军事援助协议,中国将负责为英国组建一支现代化的国防力量,提供必须的主要武器装备,并且派遣军事教官对英国国防军进行培训。

三年之后,英国国防军就初具规模了。

当然,军事上的援助,只是帮助英国恢复国力的第一步。

对英国来说,最需要的不是国防军。说白了,二十万兵力的限制,让英国国防军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因此英国也就不可能凭借国防力量成为强国,甚至不足以保卫国家安全。

要知道,即便到二十世纪末,英国的国防基础都不是其国防军。

英国要想获得强国地位,真正的基础是一纸条约,即与中国的同盟条约。

只要有了这份条约,包括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内,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小觑英国,更不可能随意支配英国。

问题是,要想获得这纸条约,比获得二十万兵力更加困难。

直到一九六七年,在英国当局承认南非为独立国家,并且正式宣布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之后,才拥有了与中国签署同盟条约的基础。

只是,由足足过了十年,直到一九七七年,英国才正式与中国签署同盟条约。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需要强调的是,英国在战后一直奉行亲华政策,不管是哪个政党上台,都把增进跟中国的友好关系当成头号大事,而且英国民众对中国的认同度也非常高,而这些与中国在大战期间为英国提供的帮助不无关系。

在大战结束三十年之后,中英的同盟关系更是成为了典范。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掌握英国政权的政治家大多在大战期间出生,或者是在大战爆发前出生,都亲身经历了大战,也接受过中国提供的救助。在一九八二年当选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更是在大战中被中国救助人员收养的孤儿,如果没有中国的救助,撒切尔夫人早就死于肺结核了。

当然,英国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负担,而是实实在在的战略优势。(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