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1 / 2)

天下无妾 绿意生凉 4394 字 14天前

孙承庆点了点头,又摇摇头,“见倒是见了,太后姑妈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瞧她神色间倒似是对表姐很有些不悦。不是我说,便是斐儿的年俸每年确是少给了你们,赐给你们的田产也确是少了好些,可这些话,你怎么也不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儿讲出来啊!这不是给太后娘娘没脸吗?”

原来当日孙太后怕先懿德太子的这两个儿子手头有了钱,或去收买人心,或去暗养兵士,便一力做主将他们郡王的各种待遇克扣了十之七八,好让他们手头再没余钱去做别的事,麟德帝虽然心疼侄子,但为长久地保全他们,也就顺了他母亲的意。

对这两位郡王所受的不公待遇,朝中大臣不是没有看在眼里的,但都迫于孙氏一党的威势,从不曾在明面儿上替他们鸣不平过,不想这回倒是被孙太后的外甥女儿给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叫嚷了出来,很是有一些朝臣在暗地里拍手称快。

“这——”金太妃懊悔道:“这都是那日和他们理论时,话赶话被那府上的大老爷故意用话给套了出来,不然的话,我就是再蠢,也不敢这样说啊!那赵大老爷心肠可真是歹毒,故意诱着我说些不该说的话。”

“还有那两个御史也真真讨厌,他们怎么不分善恶的反去帮着坏人那一边,来告我们这真正吃了亏的好人呢?就是他们一双狗眼分不出是非黑白,可我们临川王府也是他们告得起的吗?我是太后娘娘的亲外甥女,斐儿是最得圣上喜欢的亲侄子,他们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孙承庆凉凉地丢下一句话来,“那两个御史的儿子都被斐儿打过,一个在床上躺了半年,一个一年。”其实他还有句话没好说出口,虽然那两个御史和秦斐算是有私怨,但人家那奏本里可没说秦斐一句不好,矛头全是指向她这个做婆婆的太妃。

毕竟他这表姐和他爹的那些子乱轮丑事,这京城中大半人都是知道的,风评实在太差。就是他自个心里头也有些瞧不上这表姐,无奈他亲爹发了话,他也只得来给她通个风报个信儿,再指点一二。

他左右看了一下,问道:“斐儿呢?怎么不见他出来?虽然他爱胡闹了些,但有时候还是有些主意的,这事儿表姐不妨就交给他去料理。”

一听他说起自家儿子,金太妃又是一肚皮的气,“那个孽障哪里是个靠得住的?我去找安远伯府理论那天,他原说要跟我一道去的,结果为了去看什么斗鸡,撇下我一个人跑了,要是他当日跟我一起去了,哪能被那伯府逮住个话柄?他前儿说是去郊外去跑马打猎,这一跑又是几天不见人影,这会子还不知道又在哪里浪着呢?”

她忿忿地道:“其实这些麻烦事儿还不都是他惹出来的,当初死活闹着要娶这姓周的丫头,说是她嫁妆多,结果娶过来一看,嫁妆都给她舅舅家贪完了,清点少了的嫁妆,上门去理论,全都是我一个人,他可倒好,这么一大摊子事全丢给我,他自个屁股一拍,又出去玩他的了。我怎么就这么命苦,摊上这么个儿子,早知道当初我还不如不生下他呢,还能趁着年轻再另嫁个好人家……”

孙承庆见她又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起来,心里那个烦啊!也开始在心里头抱怨起他老爹来,这得是什么样的烂眼光、重口味才能瞧得上金氏这样一无是处的女人。虽说她年轻时也算有几分姿色,可如今都已经年老色衰了,尝起来还能有个什么好滋味儿?

像他这些年收纳的那几百号美人,不管她们生得再美,一旦年岁大了,过了二十五岁,他便几乎不再去宠幸她们,用他的话说就是,“皮老肉松,再难享用”。怎么这金氏都老成这样了,还能成天在他爹身边侍候着?不管外头说得多难听,就是丢不开手?

孙承庆开始反思自己这儿子是不是对父亲大人不够关心,只顾自已寻欢作乐,却忘了也送几个年轻鲜活的美人儿给父亲,一来表表孝心,二来嘛,也让他老人家换换口味,别老在金氏那一棵老歪脖子树上吊着下不来。

他在心里琢磨了一会儿,见金氏还在那里不住嘴的抱怨,又看了一眼刻漏,他身为右相可是很忙的,哪有闲功夫在这里听她抱怨一下午。便赶紧打断她道:“表姐,此时说再多抱怨的话也没用,倒不如先想想怎么应对。依我看,还是要赶紧命人去把斐儿给找回来,这家里头有个男人在,事儿更好办些,况且斐儿在圣上面前是极能说得上话的,至于表姐,还是赶紧进宫先跟太后娘娘赔个不是,再求太后帮您一把。”

金太妃听得是连连点头,“表弟到底是做了宰相的人材,还是你有主意,我这就进宫去求太后姨妈。好表弟,你就陪你表姐一道去吧,也好在姨妈面前再帮我说几句好话,姨妈可是最喜欢你这个侄子呢,你说的话她就没有不听的……”

硬是拽着孙承庆一道和她进了宫,去求她太后姨妈主持公道去了。

☆、第一百五十六回

这京城之中,因为住着的达官贵人们实在太多,今儿刘老爷新纳的小妾跟马夫跑了,明儿王爵爷的儿子领了个俊秀的小倌儿回来说要纳为妾室,时不时的就会弄出些事故出来,成为京城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在麟德二十一年快到年尾的时候,京城百姓们最津津乐道的一桩八卦便是临川王府和安远伯府之间的嫁妆大战。

对这些消息不大灵通的普通百姓而言,他们只知道先是安远伯府一状子告到了皇帝爷爷跟前,说是临川太妃占了儿媳的嫁妆还不满足,还诬赖他们把外甥女的嫁妆给私吞了,硬要讹他们五万两银子。

他们还没议论几句这临川太妃不但喜欢老男人,还这么贪财喜欢讹人银子,跟着就又听说那临川太妃当天下午就跑到宫里去喊冤,说是她儿媳的嫁妆确是被安远伯府给侵吞了大半,她上门去理论,他们想赖帐不还银子,这才血口喷人、倒打一耙!

一时之间,这街头巷尾、酒馆茶肆,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平头百姓,人人都在议论这一桩夺产大战。与那些平民百姓关心到底是谁吞了那笔嫁妆银子不同,朝臣勋贵们更在意的是皇帝陛下会如何裁定。

这两家争产,要紧的不是谁是谁非,而是看圣上认定这错在谁家。就为了这一桩因私产而起的公案,满朝堂的文武大臣又争论了好几天。

孙太后和右相这边的大臣自然是站在临川王府这边,而左相那一方则是力挺其姻亲安远伯府。另还有些勋贵则是见临川王刚把未来大有前途的颖川王给狠狠得罪了,便也站到了安远伯府那一边,想着给临川王府一个没脸,好让颖川王府那边乐上一乐。

再加上安远伯府虽然内里也是污糟不堪,但在外头的声誉,和临川王母子比起来,那可真是不要好得太多。京城中有不少人早就看不惯他母子俩的种种没规矩的行止,何况因为秦斐这么些年的惹事生非,痛打了几十位的纨绔子弟,也算是结下了不少仇家,见有此良机,自然也要上去踩临川王府几脚。

因此,这吵到最后,竟是力挺安远伯府这一边的朝臣数目要多过支持临川王府那边的,还有些朝臣则是替两位郡王这么些年的待遇抱屈,觉得若是朝庭能厚待两位郡王,广赐田产,临川王母子也不会想要动用王妃的嫁妆来还债,闹出这一场风波来,大失皇家的颜面。

把个孙太后气得火冒三丈,后一件事且先不提,单说这嫁妆之争,虽说她也不怎么喜欢临川王母子,可到底是她亲戚,打狗还得看主人呢,这帮朝臣竟敢就帮着左相的亲戚来欺负她家亲戚,这还能忍?

她直接冲到麟德帝面前,就要皇帝儿子判那安远伯府私吞了孤女的嫁妆,给临川王府赔银子赔罪。

“母亲,如今朝中大臣只有三分之一是认为罪在安远伯府的,您让儿子如何罔顾众意去下这道折子?”

“什么,你是说有三分之二的人都站在左相那边?”孙太后心里又开始恐慌起来。

麟德帝微一皱眉,摇头道:“那里头有三分之一应是帮理不帮亲的!”

“帮理不帮亲,你这话什么意思?”

“就是说,在那些中立的勋贵大臣里头,他们大半都认为是你那好外甥女在诬赖安远伯府。”

“这些有眼无珠的酒囊饭袋,个个都没长眼睛吗,连这么简单的事儿都分不清对错,朝廷真是白养他们了!”孙太后怒道。

麟德帝淡淡地道:“母亲,不独他们这样想,儿子心中也未尝不是没有这等想法,金氏连那种失德败行之事都做得出来,她如今又是债台高筑,会做出讹诈别人银子的事儿来,朕真是一点都不稀奇。”

孙太后见她儿子又要跟她唱对台戏,急忙威胁道:“你心里怎么想,我不管,总之,你要是在这桩事情上敢偏向左相那边,不帮着你亲娘的亲戚,本宫就绝食给你看!”

尽管孙太后这句威胁已不知用了多少次,可出于孝道,麟德帝便是再心不甘情不愿,也不得不先答应下来,可是若要让他裁定错在安远伯府,朝中以崔相为首的一大半大臣就先不答应。虽然这些年孙太后一力提拔她侄儿孙承庆同崔成纲抗衡,可崔左相到底做了这么多年的朝中第一人,权倾朝野近二十载,在朝中的势力可是不容忽视的。

于是这一场御前官司,一打就打了十几天,这期间两方都是想尽了法子,用种种证据来证明己方的无辜。安远伯府出示了一堆帐簿单据,临川太妃则是让周采薇亲笔给孙太后写了一道上书,将一切据实以告。只不过,无论他们两家列出何种证据,总能被对方挑出一堆的不实之处来,又是在朝堂上一通好吵。

见这件事儿热闹了这么些天,民间不少赌坊甚至开赌局赌皇帝陛下会如何判决这一桩官司,结果虽然不少人都认定是那临川太妃有意讹诈,但却都下注赌麟德帝定会循私向着自家亲戚。

可谁都没想到,麟德帝最终对这桩官司的裁决竟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皇帝陛下压根就没去理会这两家究竟谁亏欠了谁,谁又冤枉了谁,直接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朝堂之上,多少军国大事还料理不完呢,哪有闲功夫管你们这些家长里短!”

除了命安远伯府按照那张欠条所写,三日内将九千两嫁妆银子还给周王妃外,其余奁产命他们两家姻亲自行商量解决。竟是索性推了个干干净净,让他们两家自己私下去闹腾理论。

金太妃见她圣上表哥竟是两不相帮,她儿子仍不知在哪个荒郊野岭胡逛,派出去了十几拨人愣是就没能把这位殿下给找回来,她侄女又得了个口吐蜈蚣的怪病,还在床上静养。只得自己一人带上几个婆子丫鬟天天上安远伯府去跟他们理论。

她虽说也算牙尖嘴利,是吵架的一把好手,可一来她只有一张嘴,再没人来帮她说上几句,到底有些势单力孤。二来那伯府的大老爷虽然说得话不多,但句句都直中要害,往往说得她不知该如何应对。

因为圣上发了话,那九千两欠银是一定要在三日内还清的,罗太夫人只得将她历年积下的一些金玉器物拿到当铺或当或卖,凑了九千两银子交给金太妃。

金太妃才高兴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再上门去讨债时,竟发现人家虽把她迎进了大门,但却关在二门外头,不让她进去。

赵家大老爷就站在二门边上跟她说了好大一通话,说是临川王妃周氏自嫁入临川王府后,就只知有夫家,眼里心里再没有自己的舅家,竟将安远伯府养了她四年的恩情全都抛到脑后,只知道帮着夫家人,昧着良心诬赖舅家侵吞她嫁妆。这等忘恩负义的女子,既然她心里再无安远伯赵府这个舅家,那赵家此后也再不认她这个外甥女,什么血缘亲情,自此一笔勾销,往后大家形同陌路。

既然连周氏这外甥女都不认了,那安远伯府和临川王府自然也就再没什么姻亲关系了,尤其是像她这种连亲家讹诈的姻亲,真真是有不如无,两府往后最好再不往来。若是临川太妃仍是要诬赖伯府到底的话,只管上顺天府衙门去告官,大家对簿公堂,安远伯府中人往后是绝不会再踏入临川王府大门一步,也请临川太妃别再上门来扰人清静。

赵大老爷说完就挥袖子送客,把个金太妃气得命她带来的下人在赵府门外叫骂了整整一天,她自个则又坐着马车进宫找她太后姨妈哭诉去了。